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摘要

  • Share this:

1- 孔子崇拜周公 亦不曾反對武王伐紂

但同時稱道伯夷叔齊 因孔子看重仁 伯二人求仁得仁

而武王仁義之師 孔子尊禪讓猶過湯武 孟子除周公另舉伊尹 柳下惠 伯夷

到司馬遷列傳第一為伯夷 唐代韓愈特別寫一伯夷頌 正反兩面

2- 羅馬人併義大利半島 這是向外征服 故羅馬始終不是義大利國

正如馬其頓征服希臘一般

中國到秦漢雖說統一 但還是中國不是秦國漢國

漢高祖是江蘇豐沛人 但這不是豐沛的向外征服

而是政治的向心凝結 漢代只是中央政府一個朝代的稱呼

3- 論語可以找到很多孔子批評貴族的話

但是孔子還是要幫貴族作事 在魯國做大司寇 不得行其道 其到衛陳等國周遊列國 儒家是你用我 我這套掉理拿來 不用 也不會激烈的要反抗

4- 王安石與司馬光 神宗用安石

以司馬光為首反對 即是反對神宗 而司馬光不肯任職

朝廷特出公款設局讓司馬光邊資治

司馬光又不肯留汴京 要居洛陽 朝廷也讓他以局相隨

請任助理邊修 其中一人未中科舉 但朝廷也隨他

而後來廢新政司馬光得勢時 王安石悠閒度日寫詩

後來一個封荊國公一個溫國公同受禮遇

5- 西方亞歷山大 凱薩 拿破倫的英雄主義

對比中國的集團性力量 如楚漢相爭 劉邦用三人得天下

曹操 李世民等皆有集團 西方傳記文學等多為個人

而中國歷史的傳紀則如史記 高祖除本紀外

其事蹟見於蕭何張良韓信等曹參陳平也有

以下各史則仿照

歷史並不單單只是幾個人物造出來 值得思考

6- 司馬遷承司馬談之學 古代世襲的職官學問

又從董那聽來孔子春秋大義

孔子的學問即有史學 而司馬遷的天人古今一家即包含了他的哲學

一家之言 = 中國 25 史皆奉其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