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洋史可分割 希臘 接 羅馬
中國史則前後不可分 永為一部中國史
戰國接秦漢跟希臘羅馬不同
西方比較外顯如一齣劇
中國內隱像首詩
2- 秦漢後改行郡縣
仍奉周公孔子為聖人
而孔子乃想揮復周公所訂封建制的人
此乃秦以後許多制度仍沿周
3- 制度背後的思想有其理論在
西方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圖 盧梭 孟德斯鳩
可以憑著立書發揮其理想
而中國自秦以下為士人政治
學者極少有純講理論
多半親身當官實踐
故我們的政治制度史差不多為政治思想史
4- 游士時期
春秋末貴族階級崩 孔孟到蘇張
郎吏時期
兩漢察舉社會又為太學生社會
參加政府又是當郎官或吏官
九品中正時期
魏晉南北朝 門第社會
科舉進士時期
唐以至於宋以後 宋代後多布衣
( 馬克斯多用生產工具影響經濟發展的觀點看歷史 )
唯物史觀
5- 家族為中國組織核心
唐以前族重過家 唐以後家勝於族
維持之關鍵在禮
中國社會史不能不了解中國社會所重之禮
如婚喪喜慶階有禮
喪禮尤重 因與宗法相通
杜佑即重此塊
宋後社會變故文獻通考即缺此塊
像家訓家教等書
6- 因節制資本以防兼併尤為收鹽鐵為國營
故之後再無游俠貨殖列傳
不能說班固等人史觀落後
為時代背景與太史公不同
7- 盛世 or 治世
春秋孔子 東漢末鄭玄 宋末朱熹
明後葉王陽明 末顧炎武黃宗犧
因在亂世方突顯超越時代之處
得志 or 不得志
周公與孔子 孔子久以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孔子自嘆不如周公道不行
但孔子對後世影響會輸周公嗎
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岳飛史可法事業失敗反而不能代表他們
故其人格突顯
有表現 or 沒表現
伯夷叔齊被孔子稱道
顏回被孔子稱道
柳下惠被孟子稱道
道德為評價標準
三大文學家 陶淵明屈原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