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歷史的視界 摘要

  • Share this:

1- 三言非歷史作品但包括 16 17 世紀的社會史及經濟史資料多

中國傳統政治制度否定私人財產之絕對性 發行貨幣全部為政府職權

政府創立的交通通信機構又不為民間所用 官寮地主家族氣勢不可一世

2- 租庸調到兩稅制表面像全面改革實際只是放棄行不通的辦法接受現實

兩稅制內容實已落入各藩鎮掌握 因之他們地盤成為世襲

唐宋間的五代並沒長期亂事 宋朝只是接各藩鎮兵權未做全面改革

3- 宋朝提倡商業 在造船鑄幣開礦徵稅專賣各部門都工夫

也不以重新分配土地做為基礎 也不徵兵採募兵

製造兵器到設倉庫到帶兵都是好幾個皇帝親臨其事

也了解規復中國版圖是使命 驅契丹西夏

以南方的生產力可對付因而以經濟動員

但剛好相反 喪師辱國

王安石變法原希望整理財政後可增加軍事力量

新法騎虎難下 經神宗 高太后 哲宗 徽宗 用王安石罷王安石

用司馬光罷章惇用蔡京 熙豐小人 元祐黨人一堆帽子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 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渡河

4-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 可說是大日耳曼主義與大斯拉夫主義在巴爾幹衝突

德奧既敗 沙俄也敗 結局跟 1914 提哀底美敦書宣戰的原因毫不相干

專制皇權跨地過廣組織結構不符現代而糟清算

二戰是希特勒提他的人種優越說 要在東歐造一個日耳漫人的生存地

失敗不僅納粹優越說瓦解 全人類平等成為原則

沒被戰火波及處也要清算殖民地 使各民族獨立自主

5- 東漢跟西漢不同之處在於注重學術

西漢賈誼 晁錯 董仲舒是因單人的學術才能遭錄用

東漢則觀念 學而優則仕 太學三在桓帝時多達三萬餘

後漢書裡提到私人講學風氣吸引數百千人的事蹟非常多

皇室提倡又無其它出路 學術再不以其發展為目標而成為升官發財之機

公卿再造門第 氣節標榜成清議 以自己的道德觀視作自然法規

錢穆譏為偏狹

黨錮之禍產生 最初多於兼併 富人勾結官寮放債買田

地方官出於道義干涉發現背後老闆是朝中要員多為宦官

6- 要重新統一南北朝必要胡人漢化 引用其軍事力量由其是騎兵

再重創一官僚組織 不受巨家大族干涉

也不受少數民族首領干涉

以清一色文官組織 以傳統政治哲學再造一小自耕農的機構

北魏拓跋先而楊隋成

7-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對西方文化的反應不能算遲緩

只因雙方國情不同 無法倉促的捨此就彼

有耆英的把西方說得一文不值也有恭親王的片面開放

曾左之造船製機械 光緒康有為的君主立憲

都是與外間不斷接觸才逐步改革

以雙方距離之大也不能算太慢

只是事實證明一改就要全改

不但要放棄兩千年的君主制 代議制也造不成

軍閥制也沒出路 當時的草憲等同於命一個野獸馬上長出翅膀

舊的丟掉新的又組織不起來 也只好軍閥割劇

因為唯有私人軍事力量才能有片面秩序

但又只能在 一兩 省內生效

民國初年人物被我們小看因為他們沒有我們這樣的機會去看歷史的縱深

8- 中國抗戰很弱 ?

1937-1945 抗戰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戰

也是唯一百年對外勝利之戰 段期瑞說一戰勝利其實不能算

開戰前夕 國民政府全年預算只有十二億

大概美金四億

差不多一個大學的預算

蔣總統也無法以這數目唯持海路空軍並供應全國文官及機構

9-1894-1895 中日戰

黃海之役中國北洋艦隊恆著以新月陣容與日本海軍交鋒

也不知這艦隊是提督指揮還是英國顧問 還是艦長

大口徑砲彈非常短缺 黃海後日軍抵威海衛奪我砲台

轟進港之艦

也知道滿清在鴉片斬爭時以傳統武器對付英國之輪船與新槍砲

清軍反攻寧波之際總指揮離前線 90 哩

幕僚多系文人缺乏軍事訓練

反攻前十天預作勝利的報告 反攻之時主力跑到英軍埋地雷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