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思維 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 摘要

  • Share this:

1- 把歷史教育變成記憶性事實的灌輸 造成分數越高者 歷史思考能力越有問題 讀歷史須脈絡化 在具體空間時間情境中 重新模擬古人去對其有了解

2- 歷史相對論 美國比耳德寫過獨立宣言專書 他認為方法上史家對事實絕無像科學家般可訴諸實驗 因此所有歷史都是不客觀的 他有兩盲點 a 把合法主觀與非法主觀混為一談 b 把歷史致知 ( 重建事實的思考過程 ) 與歷史敘述 ( 史實重建結果 ) 搞混

合法主觀 =A 比如說挑選史料的判斷標準 ( 一個地理學家也不可能重新建構一個地理實況 也是看他選擇幾分之一的比率 )

B 閱讀資料後決定主題當然有個人切入的觀點與重心

C 畫定搜查範圍並決定史料層級性

D 資料選擇權如有八個他擇四樣

E 對史料的綜合判斷權

非法主觀 = 個人情感 意識型態 個人特殊經驗

所謂客觀 指研究過程中運用的理論與命題為真

因此只要敘述事實跟實際發生的事實空間不扭曲 只是不可能在實驗室重建 我們把它縮小 在歷史知識中提煉出的通則或理論是可成立的 加上歷史研究法有它邏輯上的確定

3­- 通鑑是神宗最欣賞的史學書與作者 但司馬光政敵是王安石 前者陜西後者南部人 因經濟開發水準不同 南方較開放北方保守 保守派讀歷史 開放的讀哲學 因此黨爭 但他們對所謂歷史事實各有解讀因此有不同價值觀

4- 除了原住民外 其它三大族群閔南客家外省什麼的 都是漢人 故台灣文化表面多元 深層結構還是漢文化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