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一個史學的觀點 摘要

  • Share this:

1- 日本最有興趣的共同記憶是戰國 NHK 的戲 GAME 專家討論節目 把它造成一儀式 重複此一集體記憶建造日本人的認同與一體感 就像記程車司機總會對時事發表意見一樣

家裡放祖先或全家福 班級畢業記念冊 家族聚會講兒輩的趣事 家族旅行目的之一是創造家人的共同記憶

唐詩也是中國的共憶 像姑蘇城外寒山寺 蘇州鐘聲沒啥特別 只是成為中國人的一體感了

2- 歷史學研究最後目的是 [ 自由 ] 需要想像力 才知道另外的可能 我們才有選擇 歷史通共傳統與異文化研究正提供選擇

不管是資本 & 社會主義之爭 工人與老闆之爭 甚至女性主義 批判男性霸權 但應該是思考非男性的生活與價值觀 但多數女性主義是複雜男性的價值觀 只是爭取男生有的女生也要有 [ 平權 ] 像職場女強人之類 但此種女運可讓女省出頭 但不會顛覆男性價值觀也很難讓女性解放

3-Max weber 在 [ 中國的宗教 ] 中用西歐有基督教倫理才有資本主義精神 中國的儒家成為現代化阻礙 但東亞在 1980 年後日本與四小龍繼歐州北美後第三個工業化區 卻是儒家文化圈 不能說儒家有助資本 但至少可以懷疑為 weber 的定論 因此 1980 後學者探討東亞工業與儒家的關係

4- 歷史是我們對過去事實做的有意義連接 A 過去事實 B 意義 C 連接 ( 鴻門宴與你昨天的晚餐之差別 )

背誦清末條約反映近代中國困境 歷史課本表現中國近代民族主義顯示中華民國正當性

台灣史大篇幅說 228 強調本土政權 在舊時代這可是禁忌

鴉片戰爭 中國在東南海疆被英國打敗 事實上敗給外族的經驗中國屢見不鮮 直到英法聯軍進北京 類似靖康與永嘉 才開始想改革 因為在帝國侵略下 近代改革者建立他們的改革論時 把此源頭上追到鴉片戰爭 因此變成驚天動地一戰

1215 英國的大憲章 只是英國貴族與王室的協議 讓貴族有例如未經審判不得定罪之權 但到 18 世紀 平權運動等的展開 一些民運者 為了證明民主自古以有 因此上追到 1215 因此大憲章的歷史意義是後 18 世紀後才給它的 ( 被重新詮釋 )

論述表達事實一面 或是權力者的意見 像 2003SARS 政府使我們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新聞到底哪裡有幾個病例 透過串連造成台灣淪為 SARS 疫區的消息 但事實上在流行期 你出門得 SARS 機會也比被車撞死低

5-18 世紀後的社會真實學說 像涂爾幹有 [ 論自殺 ] 一書 討論歐洲自殺率 我們認為自殺是個人意志選擇 但它做為一個社會真實 是受到不同地區影響 北歐自殺多於南歐 因為南歐人際關係比北歐緊密 因此可推論中國家族牽絆深 自殺率是有客觀法則的

6- 白居易的琵琶行 其實該女琴藝也沒啥特別 ( 至少沒在歷史留名 ) 只是她彈的是長安宮廷樂 此一潯陽江頭夜宋客 party 參加的都是外地來江州的士大夫 多是失意政治 仰慕中央看不起地方 因此價值觀常是矛盾的

對寡婦來說 因為傳統上 伯叔若要趕她走 逼她再嫁後即可吞其產 為了守產與養子女 必須去地方政府宣告要成為節婦立牌坊 縣官來表揚就無法逼她嫁 因此節婦是一種策略 地方官也是為了業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