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何謂歷史 摘要

  • Share this:

1- 何謂歷史為卡爾在劍橋的特里維廉講座於 1961 年發表的講演 特里維廉是英國輝格派的舊史家 卡爾因此不向他看齊反而異議 如他強調非歐洲史重要性 社會學與因果解釋 否定個人與偶發事件作用

2- 卡爾相信 歷史學家是時代產物 與其說歷史是個別歷史家對過去的看法 不如說是一個社會對被時間分開的另一社會感到興趣

3- 卡爾之後 平等主義運動收窄階級 性別 輩份 除了貧富以外的差異 因此歷史學家在這中游走 從弱勢族群 ( 女人小孩工人罪犯病人等 ) 再加上文化革命與人口革命把多元主義與多元文化主義帶入西方 白人帝國退潮後 前殖民地對宗主國的反向殖民 歷史學家更可以探討從前那些 [ 沒有歷史 ] 的人 擁抱全球史不只是歐洲

還有後現代主義 不斷威脅歷史的 真理存在與否 以及 語言的有效性 雖然已經退燒 但留下了許多路線 反事實史 符號史 夢史等等

4- 資訊科技革命加速學術作品產量 ( 有不少垃圾自然也有鑽石 ) 合作網路增加和文本分析提供巨大資料庫 史學家數目隨高等教育爆增

惡果是過度專業化

加上歷史作品產量即使是研究範圍小的學者也無法盡知本領域內所有作品 因此增長後現代主義的懷疑論 人是無法完全知道過去的

5- 歷史在學校課程雖然萎縮 但社會大眾對歷史興趣因而高張 雖說不見得是專業史家研究的歷史

6- 人類學研究異文化 社會過去就等於現在的異文化

文學與藝術自不必多 考古學 哲學 經濟與神學

社會學雖有建築模型的習慣 但古典社會學理論還是有所幫助 如早期殖民互動社群的關係 語言學乃是歷史變遷指標

心理學歷史傳記家當然要了解傳主的心理過程 自然科學可以測定牛份 基因學可測疑民現象

7- 研究歷史兩個理由 拓寬生命與預備死亡 拓寬生命在你要接觸其它人事物 街道與文本 地貌與廢墟 歷史研究可培養想像力的理解預備死亡 馬洛里登聖母峰的話 ( 為什麼要登 ? 因為它就在那裡 ) 就是歷史為什麼不證自明其重要的一例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