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九章 摘要

  • Share this:

1- 吉朋及其羅馬帝國衰亡史

西元三世紀中史料少 但這段是羅馬轉拜占庭的關鍵 吉朋只好比而觀之 然後猜想 雖不能視猜想為事實 但以人性知勢與熱情來補史料不足

2- 蘭克的史學

在 19 世紀 史學尚不能說完全獨立 有時淪為道德的例子或是宗教與哲學的附屬 當時黑格爾如日中天 歷史作為其理論架構的工具 這才是蘭克說的主關史學

黑格爾以哲學通性規範歷史是主觀 蘭克令 ! 個性與特性印證通性 乃客觀 史家任務為從史學認知抽象理論 有別哲學家用抽象理論解說史學

3- 湯恩比的歷史研究

湯雖談 20 種文明但主要學說立足西方文明 西方兩大傳統 耶路撒冷與雅典 後者重理性人文 前者宗教文明 湯為公認希臘史專家 但把希臘視為反面教材 導致社會不公戰爭等的是因希臘崇拜人非神 因此希臘瓦解 羅馬雖一統但崇拜凱撒與帝國 是文明凋零 不視為給希臘文明新生命

湯認為高等宗教才是對瓦解的答案 羅馬不滿的社會中出現基督教 渡過解體中的希臘羅馬文明 新舊文明中湯認為蠻族國家對文明無貢獻 因此是宗教史觀

西歐 18 世紀啟蒙 個人主義理性主義 到一次大戰以及戰後獨裁 動搖此一普世真理與西方意識 湯在戰爭與極權威脅成長 意識到人與神的矛盾 因此他解釋成因批判宗教過度物質文明 才發生戰爭 他認為自由平等建立在基督教的精神裡

湯想要將人類文明系統化建立公式 但歷史公式無法實證

4- 布勞岱爾與年鑑學派

地中海史分三編 地理環境人文與自然景觀 ( 重心 ) 社會經濟政治趨勢 ( 制度結構 ) 重要政治事件 ( 以西班牙與土耳其帝國合戰為主題 )

5- 西方史家對中國傳統史學的看法

西方無一本較詳盡的中國史學史之作 對儒家的批評認為主觀的褒貶不合客觀 御用史官問題 編史書像剪貼簿

春秋是中國編年草創 絕不能說完備 特殊性在孔子鑑於周制崩壞 遂藉魯史展示春秋筆法 如崩薨卒指不同身份的人死 攻伐襲表戰爭是否正當 在屬詞跟書法上希望恢復舊秩序 在用字上顯示正邪王霸尊卑 為 XX 諱 夷夏之別 因此公羊穀梁也跟風

所謂儒家筆法被認為是春秋筆法 就是西方人認為中國史書以道德指引的由來 其實司馬遷班固並未使用 到北宋歐陽修新唐書 才又講義類凡例 但未受普遍贊同 舊唐書也被取代 除了朱熹的通鑑綱目純講春秋筆法外 在正統論上也本春秋來定政權的正逆 陳壽寫三國志就史論史以曹魏繼漢 晉繼魏來算 習鑿齒漢晉春秋 取儒家五德終始說以蜀漢正統 引發爭議 但通鑑還是以魏來紀年 三國演義就另當別論 再說春秋筆法只是倫理意識 絕非要扭曲事實 尊王貶霸也沒有不記霸王事 弒君雖隱諱也非完全抹殺真相

24 史在近代早已有負評 如梁啟超說為帝王家譜 但此一體由馬遷創 劉知幾稱紀傳體 自漢書後斷代史 是朝代延續非斷裂 雖有政治意義像正統承繼 也不是貶前朝捧今朝 官修有大量史料野史亦道聽塗說 雖有在現實與意識形態下曲筆 但曲筆一向被視為史家之恥 求真求實一直是中國傳統 李世民雖認為自己是周公殺管蔡而要看史書 但只是個別例子

中國也有疑古傳統 如讀史的筆記等等 在史書設館集體創作方面 因中國傳統史學所謂列傳 本不像西方傳記 無意描寫傳主一生 只寫他與整體相關部分

在紀傳編年記事本末三類 第三者較合西方史家書寫方式 但一樣被認為史料堆積無交代因果本末 編年像王安石說的斷爛朝報 紀傳則分割無一氣呵成

但紀轉體本就是藉人觀事 藉傳說史 本紀也沒說他私生活 實是以帝王為首的國家大事編年 保存一朝的進展 列傳是各社群裡代表人物 由模範見全社群 正是列傳目的 志表等記各典章制度 因此本紀是綱 志表傳為目

而 24 史也是一骨幹 近年雖出土考古 但只能補正史而非另成信史系統 研究唐還是要看新舊唐書 且中國史學是一分工 除敘事的編年紀傳本末 還有別史雜史史評史考 學者文集中也有很多考史評史作品 通鑑也另成考異一書 王夫之讀通鑑論針對它說故事的議論

6- 章太炎與現代史學

董仲舒的陰陽五行說以陰陽定法令 揚雄的法言批判它 但法言雖應時而出卻嫌雜亂 王逸的正部論出現 到東漢的今文經 開始空洞的華言 不足昭事理 王充論衡出現 但沒有架構一理論使其維持 到漢末法度衰竭 儒學門面已不能維持 赤裸裸的法家作品如王符的潛夫論 仲長統的昌言 崔寔的政論都在辨章功實 任賢考功 到漢末吳魏 法家出頭 但曹操持法太嚴 士大夫要追尋天性 不講禮法 嵇康阮籍崇法老莊 才有玄學

宋明理學到清代已經枯竭 顏元反動 強調兵農錢穀等實學替代讀書與靜坐 章太炎又以人品定高下 王夫之與顧炎武不仕清 就比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 ( 對清廷有期望 ) 高 戴震除在樸學成就外 原善與孟子字義疏證 講求改進當時政治 替漢人發聲

而顧炎武 閻若璩 從事經學考 是因思想受控 接著分吳皖二派 吳派惠棟 篤尊信 缀次古義 皖派戴震 講刑名任裁斷 已經傳互證解決古書文義 樸學考證雖無經世但有三長 講實證不欺詐 用力作學問不僥倖 習勞不偷懶

浙東之學始自明末萬斯同師事黃宗羲 善言明末史事 章學誠張大班固劉歆史學 方苞等標榜曾鞏歸有光 欲借程朱理學之屍還魂 叫之桐城義法

今文宗法公羊傳 劉逢祿更主董仲舒 到宋翔鳳更附會神秘學 道光末年魏源雖好言經世 但晚年以治今文為高 而公羊學也使康有為寫成新學偽經考 指劉歆偽造古文經 太炎認為康以孔子為教主 提大同說消漢滿界線 又想當清朝國師 又何必打壓王莽的國師呢

清儒除了上面的今文家外 其餘不像漢儒以經術明治亂 所以在議論上遜 但因此不談鬼神五行 所以不以宗教談經 把六經當做古史

7- 錢鍾書說史

歷史真相因馬克思主義曝露傳統史學片面 只注意某種人與階級以及許多社會經濟因素 女權主義曝露史學的男性性格 少了歷史中的一半 後殖民主義揭曉史學乃勝利者的歷史 如薩依德的東方主義

加上新社會史潮流出現 此派有歷史不可能客觀結論

因為後現代主義雖源於藝術建築 後卻發展到包括文史等領域 二戰後對科學理性反動 挑戰史學與社會科學的客觀性 強調語文不穩定性 現實由文字所創非人說話 話由人說 文字本身可作不同解讀 傅柯與德希達都說 追求真理乃幻想 要將真理從價值觀中 [ 解構 ] 出來 真理非絕對是相對 除了意識形態別無真理 科

事實上歷史虛無主義出現很早 叔本華也說過 在 1930 年代 貝克等美國史家也認為史家都寫其自我觀點經驗感情個人美感等

但中國孔子早嘆文獻不能盡信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劉知幾說遠古之書其妄甚矣 劉勰作史傳篇也說史書有穿鑿旁說與世情利害的寒暑筆端

在仿古與貴古上 如孫盛記司馬孚枕帝屍哭事 出自左傳常見枕屍哭 三國志裴注引世語 劉備偽如廁潛遁乃仿鴻門宴

在章學誠文史通義開卷即是 六經皆史 錢鍾書寫談藝錄時指出古人早已言之 基本就是王陽明的五經皆史 章認為先王政典即是古時只有史沒有經 經是因儒家尊 但六經非一般歷史紀錄也非普通史料 而是掌在官府由有德之人用以綱維天下非私人著作 ( 故孔子述而不作 ) 其目的在明善惡示訓誡 與陽明之學相異處少 且章氏之學只是說經原是政典 六經所不能言的後事還是要撰述 六經所載之道 就是章氏提倡史學以究三代之道 因章受時代所限 不可能提出以史代經更不可能把神聖之經視為史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