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天禪寺遠眺
盛開的台灣欒樹-趙是阮叨
在這地方住下來是83年的事
一直以來這獨立的一條巷子人口就不多
十幾年來鄰居有進有出.只是新陳代謝很少量
初期的五年是最為開心的時期.那時候人口數最少--樹木最多
所以野生動物經常會光臨院子或巷子
如小彎嘴畫眉五色鳥...還有冬候鳥也有過其他動物
這樣的生活環境對於一個自然人是再開心不過的了
第二個五年
有人遷出有人遷入因為屋子換主人
人數大概只佔巷內人口1/3
問題是巷子內的樹木因此少了1/3
明顯的那些野生動物朋友就少出現了
這其中有件很有意思的插曲.a鄰居與b鄰居相連
b的大樹讓a覺得不是很ok--動手修枝還修到圍牆內
還好平和收場.後遺症是再也沒五色鳥出現在巷子
莫約在第三個五年開始之後
巷子人口又更替了1/3
樹木也繼之再少1/3
但是流動人口卻多了一倍
這是困擾的根源.那什麼精舍來的不時有信眾進出
不清楚修些什麼.只見到氣機車雖沒有橫七豎八的停
明顯帶來新的生活內容--困擾
我的隔壁是租賃戶.這不是重點
那家有兩三管煙.不論在前面或後面甚至樓上陽台
只要冒煙我都會知道.這也是困擾
我的院子放任自然消長--另一講法---雜草叢生
相信也會是他們的困擾-我只是想替屋外的朋友留一些活動空間--例如青蛙.紫嘯鶇的
人的社會困擾何其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