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nn.文/音樂/網路
<= &
人法雙亡 有一則公案:
在釋迦牟尼佛時,常有人請去供齋,當佛受供之後,就會給那些齋主說法。按照律儀通常是由齋主向佛稽首頂禮,然後求佛說法,有時佛不在,就請佛的弟子、羅漢等去應供,應供完了也是要說法的。
有一天佛領著大比丘眾去應供,只留看一個小沙彌看門,這時又來了一個齋主要施供養,但是佛及大比丘們都赴齋會去了,於是那位齋主便道:「只有你一位沙彌也好,還是請你去應供吧!」這位小沙彌終於戰戰兢兢地便跟著去了。
受供完了,這位齋主便畢恭畢敬的拜伏地上,向那小沙彌叩頭請法,你猜這位小沙彌怎麼樣呢?他怕得靜悄悄地下了座,跑回佛的住所去了。
這位齋主跪了那麼久,都沒聽見講什麼法,便偷偷地抬頭一看,只見座上都空了,就在這剎那之間便開悟了,究竟他開的什麼悟呢?是悟到人空法空,當時頓然覺到:「噢!原來是這樣,但是,光開悟還是不行呀,需要去求印證才是。」便趕緊跑到祇樹給孤獨園去,找那位小沙彌印證。
那位小沙彌,逃回去之後便連忙躲到自巳的睡房裏,把房門拴上,原因是怕那位齋主來找他討法債,要他說法,誰知剛鎖好了門不久,齋主便已登門找他來了,而這個無法可說,縮成一團的小沙彌也因此急得開悟了,他也悟到了人空法空的道理。
這正是因緣一到,焦急和歡喜都一樣可以開悟,當境界來了,則水流風動,鐘聲鈴響,都可以開悟,就像煮飯似的,需要等到機緣成熟了才可悟入,只要能專心一致的修行,毋急毋躁,毋怠毋荒,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當煩惱現前,不要對抗,要用慚愧心、 懺悔心、感恩心來消融 聖嚴法師 法語
要有當別人墊腳石的心量,
要有成就他人的胸襟。 ------ 聖嚴師父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