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左右中國歷史棋局

  • Share this: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氣候變化,左右中國歷史棋局

中央社2010年1月 4 日報導

「彼蒼者天,何其有極」。對古代中國來說,氣候溫暖和寒冷期的轉換,往往決定中原農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實力的對比,氣候變化就像一隻無形的手決定著中原王朝的興替。

2010 年 1 月創刊的「文史參考」半月刊在「氣候變化左右王朝命運」一文中舉例,魏晉南北朝的氣候正處於秦漢、隋唐兩個溫暖期中間的寒冷期,年平均氣溫比漢、唐時期下降攝氏 2 度到 3 度。

如果以統一的農產值計算,秦漢時代的平均畝產量為 132 公斤 ,北朝為 128.8 公斤 ,但到了東晉南朝只有 125.4 公斤 ,比前朝下降 了 2.84% 。

氣候變化決定王朝興衰的另一個例子是陝西 關中 地區。

西周末年,隨著中國北方氣候由暖轉寒,關中地區 旱災 頻仍,詩經中就曾記載著「天降喪亂,饑饉荐臻」的文字,時隔 40 年,也就是周幽王二年,甚至出現了「三川竭,岐山崩」的奇特現象,這給靠天吃飯的旱物農業毀滅性的打擊,間接促成了周 王室 的東遷。

由人民日報主辦的「文史參考」還在文中引用蘭州大學教授張中平所做的一項調查指出,研究人員從甘肅萬象洞內的一枚石筍所含氧的同位素含量,繪出過去 1810 年來中國的降雨量變化曲線,然後比較同時期朝代的興衰更替,結果發現兩條曲線高度吻合。

張中平說,氣候變化影響農作物生產,進而對中國古朝代的興衰發揮關鍵的作用,氣候就像一雙無形的手,左右歷史棋局。

胡適的同班同學、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在 1972 年發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便結合史學、物候、方誌和儀器觀測,將過去 5000 年的氣候變化大致劃分為 4 個溫暖期和 4 個寒冷期。

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對應的朝代,也正是王朝興衰更替的關鍵時期。例如,公元 1000 年到 1200 年的南北宋,中國氣溫趨冷,蘇軾誦杏花詩中的「關中幸無梅,賴汝充鼎和」便可為證。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