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疾病(2)

  • Share this:

(5) 高血壓有一定的遺傳基礎。 直系親屬 ( 尤其是父母及親生子女之間 ) 血壓有明顯相關。 不同種族和民族之間血壓有一定的群體差異。

血壓調控機制

多種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壓升高。 心臟泵血能力加強 ( 如心臟收縮力增加等 ) ,使每秒鐘泵出血液增加。 另一種因素是大動脈失去了正常彈性,變得 僵 硬,當心臟泵出血液時,不能有效擴張,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過比正常狹小的空間,導致壓力升高。 這就是高血壓多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壁增厚和變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 由於神經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動脈可暫時性收縮同樣也引起血壓的增高。 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第三個因素是循環中液體容量增加。 這常見於腎臟疾病時,腎臟不能充分從體內排出鈉鹽和水分,體內血容量增加,導致血壓增高。

相反,如果心臟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擴張或過多的體液丟失,都可導致血壓下降。 這些因素主要是通過腎臟功能和自主神經系統 ( 神經系統中自動地調節身體許多功能的部分 ) 的變化來調控。

血壓增高和降低:

自然情況下,人的一生中,血壓是變化的,嬰兒和兒童的血壓比成人低。 活動對血壓也有影響,運動時,血壓較高,而休息時血壓較低。 在每一天中,血壓也不一樣,早晨血壓最高而睡眠時血壓最低。

在軀體對外來威脅的反應 ( 戰鬥或退卻反應 ) 中,交感神經系統 ( 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 ) 可以暫時使血壓升高。 交感神經系統能增加心臟收縮的頻率和力量,也能使全身大多數動脈收縮,但對有些特定區域的動脈有擴張效應,如骨骼肌,需要增加血液供應。 另外,交感神經系統還能減少腎臟排出鈉鹽和水分,以增加血容量。 交感神經系統還能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些激素能刺激心臟和血管。

腎臟對血壓的控制通過幾個途徑來實現。 如果血壓升高,腎臟將增加對鈉鹽和水分的排出,從而降低血容量使血壓恢復到正常。 相反,如果血壓降低,腎臟將減少對鈉鹽和水分的排出,從而增加血容量使血壓回升到正常水平。 腎臟也通過分泌一種稱為腎素的酶來升高血壓 ; 腎素觸發產生一種稱為血管緊張素的激素,血管緊張素又觸發釋放一種稱為醛固酮的激素,醛固酮可導致體內水和鈉鹽瀦留。

由於腎臟在血壓的控制中有重要作用,許多腎臟疾病和異常都可以導致高血壓。 如供應一側腎的動脈狹窄 ( 腎動脈狹窄 ) 可以引起高血壓。 一側或雙側腎臟的各種類型炎性病變或損傷也能導致高血壓。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壓升高都將啟動代償機制進行調控,以期使血壓回復正常。 因此當心臟泵血的增加使血壓升高時,引起血管的擴張和腎臟排出鈉鹽和水分增加,使血壓降低。 然而,動脈粥樣硬化使動脈壁硬化,從而妨礙通過血管擴張來使血壓回復到正常,動脈粥樣硬化對腎臟的損害也使腎臟排出鈉鹽和水分的能力下降,這些因素都導致血壓升高。

一、 一般治療

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 注意飲食調節,以低鹽、低動物脂肪飲食為宜,並避免進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肥胖者適當控制食量和總熱量,適當減輕體重,不吸煙。

服用少量鎮靜劑可減輕精神緊張和部分症狀,可選用:安定、溴化鉀、苯巴比妥、利眠寧等。

二、 降壓藥物治療

根據病情合理使用降壓藥物,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對減輕症狀,延緩病情進展以及防止腦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症都有作用。 降壓藥物種類很多,各有其特點,目前趨向於作用持久,服用次數減少的長效製劑或劑型,以方便病人服用。 常用的降壓藥物有:

1 、利尿降壓劑:氫氯噻嗪、環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

2 、 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抑製劑:利血平、降壓靈、鹽酸可樂定。

3 、 腎上腺素能受體組滯劑: β 阻滯劑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 ;α 阻滯劑如苯芐胺、 α+β 阻滯劑如柳氨芐心安。

4 、 酶抑製劑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 、 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 、 血管擴張劑如肼苯噠嗪、長壓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 、 神經節和節後交感神經抑製劑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 、 5- 羥色胺受體拮抗劑如酮色林等。

9 、複方製劑如復方降壓片、複方羅布麻片、安達血平片等。

10 、外用貼劑:李氏藥貼、懸壓貼、降壓申貼等。

11 、降壓中成藥:山楂降壓膠囊、牛黃降壓丸、腦力清等。

降壓藥物選用的原則是:

① 應用降壓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需長期服藥。 因此,宜選用降壓作用溫和、緩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於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壓藥 ( 如氫氯噻嗪、利血平、複方降壓片等 ) 作為基礎降壓藥,再按不同病期選用其他降壓藥物。

② 用降壓藥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達到降壓目的後,可改用維持量以鞏固療效,盡可能用最小的維持量以減少副作用。

③ 使用可引起明顯直立位低血壓的降壓藥物時,宜向病人說明,從坐為起立或從平臥位起立時,動作應盡量緩慢,特別是夜間起床小便時更要注意,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 昏厥 而發生意外。

④ 緩進型第一期病人,症狀不明顯,一般治療 ( 包括鎮靜劑 ) 即能奏效,可不必應用降壓藥物,必要時用少量作用溫和的降壓藥如利尿劑、蘿芙木類或複方降壓片即可。 第二期病人多需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治療,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藥合用或再選加酶抑製劑、節後交感神經抑製劑、神經節阻滯劑或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等。 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壓作用強的藥物如節後交感神經抑製劑、神經節阻滯劑,如鹽酸可樂定、長壓定等治療。

⑤ 臨床上常聯合應用幾種降壓藥物治療,其優點是:藥物的協同作用可提高療效 ; 幾種藥物共同發揮作用,可減少各藥的單劑量 ; 減少每種藥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 ; 使血壓下降較為平穩。 最常用的聯合是利尿劑和其他降壓藥合用,利尿劑既可增強多種降壓藥療效,又可減輕引起浮腫的副作用 ; 利血平和肼屈嗪, β 受體阻滯劑和米諾地爾合用時,各自減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

⑥ 急進型高血壓病的治療措施和緩進型第三期相仿。 如血壓持續不降可考慮用冬眠療法 ; 如出現腎功能衰竭,則降壓藥物以選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諾地爾、可樂定為妥,血壓下降不宜太顯著,以免腎血流量減少加重腎功能衰竭。

⑦ 對血壓顯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壓下降過快、過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適應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壓而感不適,且有導致腦、心、腎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腦血管意外、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腎功能不全等可能。 發生 高血壓危像 或 高血壓腦病 時要採用緊急降壓措施。

糖尿病人的降血壓藥物的選擇

患者應首選的抗高血壓藥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 因為該藥對糖尿病患者俱有以下作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