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止煎藥時糊鍋?
煎藥時另一個經常發生的狀況是「糊鍋」。「糊鍋」顧名思義就是指藥鍋底 部的藥液變成糊漿狀態,通常是因為方劑內有些藥材含有樹脂類及粘性物質等,而這些藥材未用布包包紮,直接散佈於煎鍋內,經由高溫煎煮,鍋 [ 俱 ] 傳熱不良(勻)加上沒有攪拌及缺乏水份等而形成的。糊鍋除了會降低療效之外,也會產 生有害物質,所以最好不要服用。
為了避免藥液煎糊,下列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1 選擇傳熱均勻的煎藥鍋 [ 俱 ] 。可防止鍋底溫度過高,其它部位溫度較低的缺失。
2 清潔鍋底。煎藥前要徹底清除鍋底的油垢,預防煎煮時其它不潔物質的粘附。
3 煎法要正確。如秫(ㄕㄨ / )米、菟絲子、葶藶子、車前子大都含有粘液質、樹脂類等物質,如果與其它藥材同煎容易糊化,因此須事先用布包捆紮包煎。另外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應該烊化(溶化)後沖服,服飴糖則可直接充服。
4 煎藥時必須加蓋。如採用文火煎藥而不加蓋子,藥鍋內的藥汁脹不起來,就會出現上面藥材脹燥、下面的糊鍋。加蓋後就可避免這種情況。
除了上述四點注意事項外,煎藥時必須注入足夠的水量,適當的攪拌、翻動,發現水份缺乏時,可酌量添加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