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安排父母親生日之旅的第三天,先生外出打球,公婆陪著兩兒到山上找甲蟲,外婆專注聽著電視台的台語歌唱節目,甫自市場拉回足以撐過一星期菜的我,坐在電腦前面,想起獨居在家的二妹,讓雙親當成襁褓中的孩兒專心呵護的女兒,假日的早晨正在做什麼?
電話那頭遠遠的聲音回答著,有些庸懶有些親蜜,妹妹在公司,手機接起由家中轉來的電話,例行的週末上班日,妹妹興奮問起是否已看見她發的mail?
為了父母親這年的生日,花了些時間說服父母參加旅遊,自選擇路線、呼朋引伴、討價還價、搭配眾人日期,到終於成行,足足一個月。四個女兒買的單,讓他們在農曆生日的這天,帶著隨行鄰友的羨慕,風光地出了國門。
向來明白父母親虛榮的心態,即便已經賺足親友鄰里的讚嘆羨詞,連生四個女兒的他們,多年來總逃不過膝下無子奉老的夢魘,有意無意總會在言詞間落下憂慮,坐在搖椅上數過心上讓他們落過妒嫉的趙家、李家、楊家。那些茶餘飯後間說來吊人胃口的幸福場景,屬於他們的二、三○年代,年輕時胼手胝足努力打拼,省吃儉用積沙成塔,終於兒孫成群卻像找不到依靠的一群,終日靠著數說生活上的點滴歡喜,希望藉由贏得鄰友間的幸福肯定,找到生命持續的力量。
準備母親節卡片時,我順手挑了一張生日卡,想像著寫滿不可能在生活中說出的掏心蜜語。接著與旅行社取得默契,並意外得到免費提供一個生日蛋糕招待父母的提議,於是速速快遞將卡片及一封對旅行社的盛情配合表達感謝的信文寄送過去,讓導遊在父母親生日的那天,當著眾人,讓雙親得到一個難忘的生日驚喜。
外子見我忙著在案前斟酌文字,並不十分認同,他覺得這舉動有些過了,換成是他,會難為情。女兒當了近四十年,我信任自己的判斷,也不暇問過其他三個妹妹,抓準父母的心思,我興奮地進行著一切。確知帶團領隊之後,我在出團的前一天中午,厚著臉皮撥了電話給領隊,表明身份後先謝謝他將在未來八日照顧我的父母,再提及由旅行社轉交的生日卡片,來龍去脈簡單說了一遍,領隊欣然同意,生日禮物這事,似乎有頭有尾了。
出遊的第二天,父母自大陸撥了電話回家,以下就是二妹發給姐妹們的信文:
兩姐妹在電話兩頭說著這一切,說到母親感動到哽咽,我強忍著激動,幾乎說不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