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大兒留下隨外子出境,這是夫妻相處不斷的謀合之後的決定。外子總願且非要攜我同遊固然讓人歡喜,但每每必需遷連公婆配合總是讓人掙扎萬分,這回依然,雖然帶走還未上學總愛貼著我的小兒同行,留下已經開學總愛跟著婆婆的大兒,心中仍然不住牽掛,幸而六天行程挨過得以返家,怎知真正的困難才要開始。
六天的缺席,孩子在第三天感冒,在第一天週末的前夕忘了帶作業回家,而且讓等在學校後門的婆婆等到校門要關了還不見孩子的身影,於是,扣除假日的三天上學行程中,婆婆絞盡腦汁地做了一些配合來協助孩子。
一、為了讓孩子來得及在時間規定內完成抄寫完黑板上的聯絡簿交待事項,必須提早到校〈原本我們是7:30出門,7:50前到校〉。
二、為了預防孩子忘了帶作業回家或帶錯作業回家以至於無法在隔天準時交作業,或必須利用晨間時光匆忙趕作業造成錯誤百出增加訂正的份量,最好在中午十二點以前等在教室門口即時幫孩子檢查書包。
三、為了能配合學校老師的教法在家幫孩子複習算數,最好能到教室旁聽〈如果老師不反對〉。【這項讓我當下提出已準備了自修,應可解決教法可能不同造成孩子困擾的問題】
四、孩子尚小〈九月一日生,為全班或可能為全校最早入學的一年級生〉,許多活動及功課對他而言太沉重;婆婆目賭他與同學們在整理課本及作業本時的極大差異,隔位的女孩依著老師的指示一本一本地將當日需帶回家的作業整齊地疊放在桌上檢查,我們的孩子是拉出籃子東翻西找弄得一團亂。英文課時孩子們都看著老師跟著動作,我家孩子則自顧盯著翻開的英語書而不時回頭與同學攀談。這些發現婆婆尚無作法,但是,隨後,很快地在我回國的第二天,重拾照料孩子上下學工作的第一天,就有了。
五、數學功課出得太離譜,解題的題目出得黑漆漆又太小太密集,怎樣讓孩子數得清、數得對數字?於是婆婆乾脆告訴孩子答案交差了事。
諸如此類,婆婆在我還提著行李掛著兩個提袋的當下,大氣未喘正要走到房間之前拉住我說了以上經我整理後的幾點大項,還有些照料孩子應付學校功課的過程,於我而言已巨細靡遺,對她來說還僅是帶到皮毛的細瑣,讓我在夜近十點,雙腳交替站立雙手不禁放下行李、提袋交疊在胸前,眉頭蹙起、大口吸氣還要拉住微笑隨著婆婆的敘述釋放表情,心中直叨,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幾天不見竟成了陌生人?
隨著婆婆急著翻找數學作業證明她的憂慮,我終於得以進到房內,於是隨手翻看孩子才做完的功課,當下熟練地一一細讀起來,孩子在身邊與弟弟玩耍雖不插話卻清楚阿嬤正與媽媽說些什麼?翻到出門前留給他的課後評量,打了勾顯然是經過婆婆認可後的答案,我喊過大兒希望澄清一下正確的方法,語音未止孩子已經說了『媽咪我已經知道錯了,下次會小心』之類的話。一時語塞,我的孩子怎麼了?那樣示好那樣求饒,我只是輕聲地帶過幾句甚至還沒說完全意,已經一句話讓我頓時啞口無言。
孩子無辜卻也聰明,遊走於大人的世界享用在不同對象前的受寵額度,看來他十分清楚暫時得收起揮霍數天的少爺脾氣,因為要求精確不容小覬的母親已接手,於是姿態降格道歉示好分外合作,儘管這樣,我竟鎮夜輾轉不能好眠。
起早的我弄完所有準備工作喊起孩子,沒有哭鬧份外配合,連向來耗時良久的套襪穿衣都不再假手他人自動自發,婆婆的叮嚀婆婆的建議盈繞耳際,卻也矛盾心神,第一個念頭是走進現場親眼目賭,再邀來老師瞭解狀況聽取建議。於是結論雛形已出,如何安撫受驚嚇正處高度憂慮的婆婆?又如何能真正幫到孩子而不是只是解決眼下的問題卻忽視孩子更重要的自我成長機會?中午等在教室門口待孩子們都走了之後,支開孩子面對著老師,說著說著,當帶到孩子昨晚的認錯求好的話時,我的眼淚竟不住地流下來。
老師讓我的情緒嚇著,我也自覺狼狽不堪,更不願讓孩子誤解或受到驚嚇,只是觸到情緒的點上,我的淚水又情不自禁了。沒事沒事,我經常這樣,急忙解說深怕嚇壞老師,孩子只天真的問:『媽咪,妳又打哈欠了嗎?』
與孩子自校門走出步行到站牌的路上,一觸到孩子的問題上淚水隨即跟來,老師與我都有共識,孩子很好,過度的保護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有時是很寶貴的經驗。與孩子下了公車正步行到社區巷口,婆婆掛著背包正要去上歌唱課,日正當中一眼望見孩子臉上清清爽爽沒有戴上口罩,趕緊說了方才在車上吃叉燒包時才拿下的,一早上都是老老實實地掛在臉上。
拉著孩子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上一直轉著轉著,怎樣成全一個愛孫如切的祖母的心?又怎樣堅持對孩子教養的為母的念?最難的是,怎樣順遂一個為人媳的原則做一個討長輩寬心的為女的願?
陪孩子做完學校功課留下完成祈福娃娃的作業給外子教導,孩子小憩玩耍後隨外子動起刀剪在房內忙到全家晚餐的時刻。趁著孩子不在而公婆兼座,我娓娓輕鬆道著與老師攀談的結果,主要是說著老師觀察中的我們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提醒長輩一切都還很OK,真的不必太擔心。見公公點著頭,婆婆不置可否,話題帶到還未下樓的外子及孩子,婆婆說了她原先見過孩子已完成的祈福娃娃設計圖:『已經很好了,為什麼還要做?』表情帶著不捨。見機不可失我隨即說了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只要有選擇可做或可不做,他的決定必是不做;如果是可著色或只畫線條,他也一定是只畫線條;如果是非塗顏色不可,他也僅是用三四種顏色交待所有的圖形重複使用。外子直說要幫孩子上畫畫課而沒下落,這正是最好的機會,有了動機又可讓孩子看到成果,最好不過了。
當孩子喜滋滋地拿著剛完成的作品下來展示給大家看時,我也看到了婆婆臉上的欣慰,這就是我希望的,不強求,但也不縱容孩子在第一時間因為貪懶的理由而錯失了可以獲得更大的快樂及成就的機會。臨睡前,婆婆說了她下午在等上課的同時為我挑到的一本書『小學生媽媽必修的4堂課』,這就是她這幾天對孩子的觀察得到的啟示及求助,我放下手邊正讀到一半的『合肥四姐妹』,換上了婆婆急急找來的專家推薦書,聽話地拜讀起來。一邊心裡相盤著,可有一本書,就叫做『阿嬤放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