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的擔心

  • Share this:

端午節,敬奉神明拈香祭拜的佛堂前,琳瑯擺放著清早準備的盤盤疊疊飯菜湯肉、十只碗配十雙筷、供桌一偶堆疊齊整,準備敬達天庭孝奉先祖的紙錢一络,公公率著全家老小各派捧一柱香,對著歷代祖先,細細秉報今夕何夕、說著眼前盡心安排的一切過節心意、唸過老老幼幼各人名號後,心誠意敬地祈求著先祖的庇佑。

這是四代同堂相傳的過節程序,讓稱人媳之後,這樣的場面一年熟過一年,漸次地,我多能掌握長輩喜好,在久久一次的排場中盡情揮灑主內本份,趕在婆婆之前圍兜一套,或切或洗、或煮或燉、或燙或炒,小小廚室這頭繞過那頭,幾次錯身進出廳間,隱約聽見那清早起身嘻耍的孩子們,正傍著公公專心溫習相關的民俗傳奇,未幾,公公突然揚聲問起可否記得準備艾草?回聲答應那昨日冒雨張羅搶買的一小束,早已等在廊下一盆清水中,交待完,我又碌碌地站回廚房,耳根隨著公公喚著兩兒的聲息,繼續追究著這祖孫三人的民俗洗禮,這會兒該要煞有其事地移架到門前,將那束泡過水的艾草紮實在進門昭顯處,開始盡職地驅邪避凶了。

三個男人浩浩蕩蕩地轉回前廳,接續那一則一則關於汨羅江、屈原,關於划龍舟、包肉粽,關於白蛇、青蛇、許仙、法海,之後落到了雄黃酒、蛇精,突然就帶出了聽得兩兒瞠目結舌的高潮。一邊揮著鍋鏟在廚房汗水淋漓的我,被猛然闖進的小兒拉住衣角:『媽咪!妳今天會喝酒嗎?』低頭望見瞧得緊張的小臉,高高抬起的下巴透著認真等著答案的模樣,不禁笑了出來。

這是端午稍早的場景,小兒極端擔憂的心靈儘管候得了安撫的話語,仍然不大放心,在排排拈香祭祖的堂內,一邊聽得公公的敬語,一邊又傳來小兒細細的童音自側邊說得正詳細,三鞠躬後外子接過各人手中的一拈香正往高處香爐插妥,我好奇地拉過小兒委身問起:『你剛剛拜拜的時候對祖先說些什麼媽咪聽不清楚耶!可不可以小小聲告訴我?』小兒張著清亮的大眼水盈盈地說著:『我就說希望讓阿公不要生病,爸爸媽媽不要變蛇精。』隨後又不放心地問起:『天上的神真的會聽見我拜託的話嗎?』

全家人莞爾,我則緊緊地摟著小兒,極盡溫柔地捧著他的小臉:『會聽見的,你說什麼,神都會聽見的。』

場景再換,這會兒是週末的淡水家中,早午餐的中間。『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自我的聲音表情配上逗趣的文句,在孩子的小臉中精彩流轉,漸漸地,小兒的臉色透著凝重,甚者,已現出擔憂。隨著故事中的爸爸被這家換過那家,孩子的眉頭蹙緊,聽到落空處不住失聲痛罵主角的笨愚,好不容易換回仍然捧著報紙猛看的爸爸後,故事到了尾聲,一派天真的大兒順著我的提問:『如果是你,你要拿爸爸換什麼呢?』『甲蟲卡,不!甲蟲機,可以不斷出甲蟲的甲蟲機。』大兒顯然覺得換金魚的主意不如他的甲蟲機划算,接著想想又覺不妥:『不要拿爸爸換,最好是拿媽咪去換啦!』說完後賊賊地望著我竊笑〈我就知道不送他去安親班或任何才藝班的後果,這就是他回報我的方法,always 〉。

一直在話題中噤聲不語的小兒,這時突然尖聲吶喊:『不要啦!不要換啦!都是妳啦!〈突然衝著我掛著一雙淚眼汪汪〉妳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啦?不可以換啦!』眼淚滴滴掛在漲紅的 小臉上,貼在我趕去安慰的胸前,邊哭邊哀求著不知好歹的哥哥:『哥哥,你不可以這樣啦!我不要啦!媽咪,妳趕快把書收起來不要讓他看到啦!』

微風細雨的山霧間,一盞黃燈映照的餐桌前,喧喧嚷嚷地有大兒不識輕重的蓄意挑釁,小兒萬分驚恐的低泣哀求,外子樂觀其成的爽朗笑聲,我百感交集的暖聲輕撫,那不滿五歲的小小心靈,承載著多少玻璃般的憂愁,那樣的不容驚擾,那樣地純淨清明,又,那樣地教人不住憐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