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午后等在孩子教室門口,適巧遇上孩子們正在選年度孝悌楷模,在走廊遠遠的那頭,以不打攪教室內活動行進的方式,站著的我靜靜地觀察動靜,那樣的距離自是看不清也聽不明的,卻有許多畫面歷歷出現在我腦中。當下有股不會成形的衝動,想要走進教室為那群六七歲的孩子們的家長出面角逐,孝悌這回事,在我年幼的時代是熟稔清楚的,落在我輩孩子的身上,恐怕完全離題,教人啼笑皆非。
昨日外子的生日,孩子記掛的是上哪兒享用美食?要訂什麼口味的蛋糕?雖然他們都清楚獻給父親最好的生日禮物只有一個字,乖,然而,永遠做不到,行不了。不論有沒有生日,不論刮風下雨,不論怎樣的威脅利誘,兩兄弟一湊到一塊就如天崩地裂,完全沒有他人安寧的片刻,昨日依然。
不能只將後果歸咎於他人身上,這輩的孩子如果缺少孝悌的培養,身邊的大人們其實才是罪魁禍首。若不是溺愛種的根,就是縱容落的實,我很盼望能激起孩子的同理心,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首先,還是得自本身做起。環境是很重要的,如果身邊的多數家庭都在做著與我們不同的教養方式,我們怎樣巴望孩子在離開我們的視線所處的環境中,仍然會朝著我們計畫的方位走?這題目太大了,眼前的我仍然要努力做好一個母親、女兒或者媳婦的角色,希望孩子們的小小心眼終能分辨出這之間的關聯,不致於偏離太遠。
孩子啊!孝悌楷模光是自己投票給自己,肯定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