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孤單的輸家

  • Share this:

繼我上次的文章裡 談到在美國的教育理念有一個跟亞洲比較不相同的地方是 誰是贏家 在台灣 我記得以前 老師都會給我們名次排列 有時候其實 第一名跟第二名根本就分數沒差多少 但是還是要分個高下 在美國通常 只要達到 老師標準的人 通通可以拿A 也就是說 都是第一名

我學妹剛剛才台灣來 我知道他在台灣有挺好的教學口碑跟教學經驗 所以我就邀請他一起去跟我那些小小學生上課 課堂裡面 我的學妹設計有遊戲的部份是小朋友最喜歡的

因為我並沒有 跟我學妹說好有多少學生 所以他的教具裡面只有兩套相同的 而那天我的學生是有三位 所以也就是說 每次只要玩遊戲時 一定會有一個人若是動作不夠快 或是反應沒跟上 是沒辦法 使用教具來回答問題的 雖然這樣可以刺激 小朋友更專注 但是 也有可能造成 每次 他因為先天上 就比較不喜歡跟別人搶 或是 那位坐的位置 比較吃虧的小朋友 遭到失敗的同樣結果 換句話說 若有一個人 一再的失敗 通常會有一種乾脆我放棄的結果

因此 我課程結束後 跟我學妹討論到 挫敗學習者的心情與可能造成的結果

我覺得我學妹的反應耐人尋味 雖然那不是我要引導他說出來的答案 但是 讓我深刻體會到 他剛剛才從台灣來 所以文化影響真的很深遠

我不訝異 因為我也是來自同樣的文化 知道有很多基因與環境的影響不是一兩年可以改變的

我跟我學妹說;想想看 若是有一個人因為每次都挫敗 他會有怎樣的反應 我學妹認同 這位挫敗的學生心情應該會很不好 所以我就接下來 跟我學妹討論說 所以 你覺得 設計上可以怎樣調整這樣的結果 他想了一下 忽然恍然大悟的跟我說 哇 所以也就是說 我們不應該有兩套 教具 我說 沒錯 非常好 (我心想 太好了 太要接近 我想要的答案了 因為我的想法是 我們需要有三套教具 所以 每個學生 可以從自己的 教具裡面 找出答案 而不是 去跟別人搶)

接下來 我學妹就說出 我印象深刻具有我們亞洲代表性的答案了 他說 所以 我們應該 “只準備 一套教具 所以這樣就不會只有 一個學生挫敗而已 換句話說 就會只有一個贏家 兩個 失敗者 所以 失敗者就不會孤單“ 我心裡想 哇 這真是經典 哎 原我小時後不愛唸書的原因就是反正 考不好的又不只我一個 表現不好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哈哈

我知道每個人的教學理念都不一樣啦 不過 我個人目前是比較喜歡 讓學生在課堂上 都能成功 因為在我的教學信仰裡認同 老師的工作是協助學生成功 協助他達到他的目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