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么兒再受苦 母盼腦麻兒安樂死
【聯合報/記者陳景寶、潘柏麟/屏東縣報導】
2006.10.26 03:54 am
余寶琴主張讓兒子朱嘉榮安樂死,但母子相伴廿五年,仍相當不捨。昨天兩人一起翻閱舊照片,尋找昔日記憶。
記者陳景寶/攝影
廿五歲的朱嘉榮,出生就有腦性麻痺多重障礙;母親余寶琴不忍么子長年掙扎於病痛生死之間,希望政府儘速立法,讓愛子安樂死。
「死才能解脫我們母子痛苦。」五十四歲的余寶琴照顧么子廿五年,她說,「弟弟」因病不時會癲癇發作、大抽筋,每次從鬼門關前走一趟回來後就告訴她:「媽媽不要再救我了。」從一心盼著孩子長大,如今,希望愛子能尊嚴的離開,「我的心也在滴血啊!」
屏縣羅騰園殘障服務協會理事長蔣月惠知道朱媽媽的想法後,連繫媒體,訪問半癱在輪椅上的朱嘉榮。嘉榮靜靜地聽母親與訪客的對話,時而露出天真笑容。問他,「你同意媽媽的想法,希望早一天解脫嗎?」他點點頭。
孩子的父親朱俊英軍職退伍,雖也不捨孩子,但仍支持太太的主張。「太太很辛苦,兒子也很痛苦」,他說安樂死的立法不容易,他打算與保險公司簽約,確保孩子在他們夫妻百年之後,還繼續有人照顧。
朱嘉榮在屏東空軍醫院出生第十天,經醫師判定為重度腦性麻痺,合併有癲癇等多重障礙,四肢萎縮,不能走也不能拿,脊椎嚴重側彎,脖子也無法挺直。目前體重僅卅多公斤。
「孩子從頭到腳幾乎都是病」。余寶琴說,朱嘉榮出生時,因病痛不停哭鬧,須抱著在房內踱方步又哄又騙,「母子都長期失眠」,嘉榮又經常大抽筋,一旦發病不但咬手指自殘,還會咬人。余寶琴秀出滿手傷痕說,孩子曾經咬掉十個指甲,而她「已經被咬了廿五年」。
原是軍中雇員的余寶琴說,弟弟因為活動力差,後遺症近年一一浮現,腸子沾粘、雙腳因肌肉萎縮,成了剪刀腳,前前後後開了六次刀,她形容孩子處境「生不如死」。
余寶琴因不堪負荷,曾將弟弟託保母照顧,她頗自責的說,保母虐待孩子,她只好把孩子帶回家。為了賺錢貼補家計,她必須工作,每天中午抽空趕回,為孩子換尿布。弟弟曾向她抗議,「妳再上班,我就不吃也不尿。」
為此,余寶琴六年前辭職,全天候照顧,替弟弟把屎、把尿、餵飯、餵藥。兩年前,她把朱嘉榮送往安養院,但仍每天前往,直到晚上九時抱孩子上床,才回家休息。相關新聞見A6
【2006/10/26 聯合報】 @ http://udn.com/
評:
令人心傷 母子都已經投降了 且有一種母親鼓勵孩子自殺的感覺 --這是全家討論出來的看法
但又令人不平 好的醫療辦法為何無緣到其身上 讓小孩一直受苦 義工只是白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