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32

  • Share this: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十三頁,第一行,這個是上一次講的發心,三種與菩提相違法。我們先看第一個,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第二個,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第三,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這三個與菩提相違背。我們講的發菩提心,那麼就應該知道,哪一些是障礙我們發心的,我們要很清楚。那麼在玄義裡面,祖師大德為我們說出來,有這三個跟菩提心相違背。那這三個不外乎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慈悲、沒有方便,所以才會有以下的過失。你要是有智慧,你就不會貪著自身;你要是有慈悲,你就能令眾生安穩;你要是有方便,你就不會希望眾生供養你的身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這是方便,你要有方便,自然能夠遠離。要是沒有方便,那就會貪 著 恭敬供養,你沒有辦法拔濟眾生。那麼這三個,第一個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你就會認這個身是我,我們眾生之所以叫做眾生,就是認這個四大假合的身為我,堅固的肯定這個身是我,有這種觀念,那就是眾生。那麼四大–地、水、火、風,相互 陵 奪,什麼叫做 陵 奪呢?現在講的 , 互相抵消。火跟水互相抵消,地跟風互相抵消,那麼四大本來就空,那這個身怎麼會是我 呢 。所以認這個身為我,就表示我們沒有照破四大本空的這個智慧,所以才會貪著自身故,這個是說用心。你要了解四大本空,你才有智慧。那麼在事相上表現出來,就是不讓身放逸,我們這個身很喜歡放逸。像到道場去,他就會要求坐椅子,只坐三分之ㄧ,尤其在戒場過堂的時候,那長板凳,他也要求你只坐三分之ㄧ,讓你的身端 肅 起來,不會懈怠 。 那麼打掃的安排,讓高個子的去擦桌子底下,讓矮個子的去擦窗戶,擦高的地方。不按常理,要你彎腰,不要貪著這個身,貪安逸。睡覺,佛 他 制中夜睡眠,就是十點到兩點,四個小時。那麼現在道場比較放寬,大概是六個小時,到四點,這睡下去,一天三分之ㄧ的時間,就通通睡掉了。阿那律尊者為什麼會失明?就是因為在用功的時候打瞌睡,佛 喝 斥他,為蚌殼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所以他發勇猛心,認真的用功,用功到眼睛都瞎掉了,這是阿那律尊者。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他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他眼睛瞎了,可是他有天眼通,能觀見十方,心眼洞開。這是不貪著自身,佛法講的少睡眠。現代的人禁不了要求,很愛睡覺,還有人興趣是睡覺,動不動他就想睡,聽經也在睡,聽經為什麼會睡呢?業障。對佛的經典心生迷悶,所以你聽經你會睡著,那能讓他睡嗎?不行。 你再想想為什麼聽經的時候特別會睡覺?如果現在這個時段是給你看連續劇、 看 電影的時段你睡不睡?讓你散亂 啊 , 那就 不睡了嘛!精神就好。但是聽經能消業障,你聽久了對治它,你的這個昏睡的障蓋會除滅,因為經典講的是如來的智慧,能破一切眾生的愚闇,這個問題 , 很多初學的同修聽經都會睡著,那麼這裡跟大家講,你不能讓他睡著,這是每一個學佛人多半都有的過程,但是你聽了一段時間,你堅持下去,這個睡眠的業障就會慢慢的消掉,所以為什麼要制定早課制定晚課?就是不讓你睡太多,為什麼要 定 晚課 呢 ?不讓你忙過頭忘記用功,晚課還不夠,還給你加一支慧命香,慧命香用功完了,一般道場就安板了,這一天就過去了,止大靜,止大 靜 就是可以去睡覺。所以眾生的貪睡就是貪著自身,睡眠過失你們可以去看看經典有很多,你身、心容易放逸,沒有精進力、沒有道力,容易懈怠、懶散,修行上容易苟且、容易自欺,真的像無量壽經講的「身愚神闇」,人會越睡越愚鈍,你的心神會越來越闇昧,所以學佛的人要睡 得 少 。 我在這裡講睡得少 , 就怕很多同修要退心,也不能吃肉、也不能玩,現在連睡覺都不能睡,還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淨空法師騙人 啊 !睡覺才是最高的享受 啊 !還說學佛會得到快樂 , 吃也不能吃多,睡也不能睡、睡 得 舒服,又不能講話,眼又不能亂看,身也不能亂動,怎麼會是享受呢?明明是虐待嘛!來道場還要被罵,明明是被罵,還要說成消業障,哦你們這些出家人真的是很會虐待人喔。一般人看是這樣看,但是有智慧的人你「依智慧門」不這樣看, 所以要 「依智慧門」,沒有智慧你就 有 剛才那一些想法,那就是貪著自身。像念佛坐在那裡一個小時腳很 痠啊 ,有的道場不讓你放下來,在我們這裡很輕鬆 啊 ,右腳 痠 了換左腳,左腳 痠 了換右腳,兩腳都 痠 了乾脆都放掉了 。 有的道場的佛七還要求每天拜五百拜,這五百拜是你念佛上殿以外的時間, 你要拜五百拜, 不是念佛的時間讓你拜五百拜,是你休息的時間去拜五百拜。以前煮雲法師打佛七,你要跟他打佛七,念佛以外的時間拜一千拜,消業障 啊 !現在有同修覺得念佛念個 一兩 千聲就很多了,你要想想看,這麼少的佛號你的心怎麼攝 得 住?我們先不講佛號的質量,數量就好,你念 得 不習慣、 念得 不穩當、不牢靠,在念佛的時候只敢自己躲起來念,怕人家看到笑我,笑我是不是腦筋有問題一直念佛,這就是我相 。 念佛的時候,在念佛堂打瞌睡 , 你的心昏鈍,業障 。 以前 啊 是 配有 香板,有糾察師,會供養你,拿香板供養你 。 那麼香板,你要被香板打 , 你要出家受過大戒,受過三壇大戒才有資格打香板,現代呢?打佛七拿香板,拿好看的,不敢打你,頂多就是用香板拍一下你的肩膀,不能用手拍,用手拍又有法律問題了,用香板拍一下 , 表個法,你看現代人我執有多重,那要怎麼修行?個人主義 啊 ,個人主義這是文言文,翻成白話就是我執主義,處處增長我執、我見、我慢、我愛、我貪、增長煩惱 啊 ! 你的「 我 」 越大 , 你的智慧就越小,所以這裡才 教 我們「依智慧門」,把 「 我 」 放下,你有 「 我 」 ,你的思想的出發點 , 通通都是從自己做出發點,不能普觀 啊 ,現代人說的看 得 不遠,沒有宏觀 。 這就是我執重, 你 就沒有智慧,你要求智慧要為眾生,就像我們提倡流通法寶, 這要 智慧啊!功德箱上面寫的法寶流通,我就 跟 一個專門負責法寶流通的居士講,他負責的法寶流通全世界,亞洲、美洲、歐洲,我跟他說 , 我說你功德箱上面 打 -法寶流通,不是只印 , 印送經書,上面還 要 寫流通正法,流通不是只幫人家寄送,送到就好,你還要讓法寶能夠方便眾生拿得到啊,你要讓他 , 現在的話講, 你要 讓法寶能動起來,眾生要請,不能給他設限,這是智慧,要是你整天想著,我的道場的開銷、我道場怎麼樣能夠節省,理由是省眾生的錢,實際上呢?消耗眾生的錢,為什麼呢?法寶印了流通不出去 啊 !數量要大、點要多,像來我們道場請法寶,完全的沒有限制,只要有 , 我們就送,師父教我 們 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啊,做到沒有了,那因緣就 到 此了,沒有緣了嘛!要是還能做盡量做,所以在流通法寶上,要具有高度的智慧,多少人想滅佛法,大家是生活在台灣,你要是到這個東南亞的國家,你就知道了,其它的宗教都要消滅佛教,他最 , 他希望你們的經書最好不要印,最好流通不出來,佛教就衰了,所以你要是限制眾生請法寶,跟佛心相違背,而且你可能侵損十方,因為錢從十方來,你要讓它流通到十方去,你印送的法寶要讓它普遍十方 。 所以我跟他講,你要想方法把法寶流通出去,不是只是墨守成規,照著原來的方式去流通,現代科技、人事環境不一樣,流通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你要讓正法可以流通,這叫依智慧門,不再從我作出發 點 ,從眾生作出發 點 ,你要是能這樣想,你就有智慧,你要是能這樣流通正法,那你會開大智慧,你對 於 經教你能很快的吸收、很快的聽得懂,對於佛法能夠快速的契入,對於煩惱能夠放得下,所以這是依智慧門,與菩提相應,尤其是流通正法,那更是與菩提相應,所以拿著眾生的錢,不要用世間那一套想法,現在有人把企業化的經營帶到道場,這個是不對的,企業化的管理 , 目的是為了要獲利、賺錢 。 那麼道場的規矩,目的是要修行、斷煩惱,不一樣啊,一個是有所求心,一個是無所求心,那怎麼會一樣呢?一個是爭名奪利,對人再恭敬也是為了要利益,佛法不是啊、道場不是啊!純粹是發心、純粹是修 福 ,為一切眾生在做,整個出發點就不一樣,所以你看古來祖師大德, 他們 聰明絶頂,每一個幾乎都是國師啊,他有沒有建立一套世間的體制在 帶 道場 ? 像清涼國師,九朝的國師,大僧 統 ,在唐朝的官 名 ,天下的出家人歸他管,清涼國師人稱華嚴菩薩,他臨終火化,牙齒 、 他有四十顆牙齒,牙舍利,那麼有一個僧人,他到印度去,半路上看見天空有個鬼神,他念咒叫他停下來,他說你要去哪裡啊,他說我到支那,我到中國,請華嚴菩薩的舍利回印度供奉,他說華嚴菩薩是誰?就是清涼國師啊,後來回去上奏給 皇 帝,開棺一驗四十顆牙齒真的少了一顆 。 古來祖師大德有高度的智慧,建立了道場、寺院,它的體制都是讓眾生能斷煩惱、能成菩提,能夠讓你放下我執、我見,這是有高度的智慧,不但不求自樂,也能令眾生把我見放下,自利利他,真正的順菩提門 。 所以來到道場發心,要放下我執我見,能捨己為人,不要去計較誰做 得 多 、 誰做 得 少,你就是順菩提門,與覺悟相應。尤其是流通法寶,這是我們相當重視的,正法不能流通,愧為佛弟子。尤其是在末法,願意流通正法的人不多,印書後面總要加上 「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 。這版權是釋迦牟尼佛的,是祖師大德的,你把它侵占為己有,那叫什麼?盜佛門的東西,法是遍滿十方的,你掛上這八個字,盜十方僧物,結罪十方。你要障礙這個經典流通, 那 障礙一切眾生的慧命,那來生果報不可思議,想像不到 。 但是相反的,你要能夠流通正法,你的功德、你的福報無量無邊。尤其是流通大乘佛法,流通華嚴、法華、圓覺、楞嚴這些大乘經典,流通無量壽經,大乘當中的大乘,圓頓當中的圓頓, 這 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在經典上講,虔誠心供養佛,一幡供佛,這個幡,用真心供養,風吹一轉,那個幡轉動一圈,一轉,一個轉輪王位 , 轉輪聖王,統領一泗天下。一轉一轉輪王位,幡要是壞掉了,碎為微塵,一微塵一小王位,這供佛的功德有這麼大。流通經典的功德,超過這個百千萬倍,放著這麼大的福你不修,偏偏要來障礙,還認為自己很聰明,很有理想,很能規劃,這與菩提門相違背。菩提不是只有自覺,自覺 還 要能覺他,覺他 、 除了自己先覺以外,先受持佛法,還要在這當中要流通正法,覺他,令他人能夠覺悟。所以不要只想著自己,我聽聞正法就好了,碰到眾生有緣,善巧方便令他學佛法,令他接受,把 這個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以遭遇,這個佛法推廣出去,令眾生能夠離苦得樂,這是依智慧門,同時也是依慈悲門、也是依方便門。所以一門即是三門,三門就是一門。如果從自利來看,就是不貪自身,不要有我見,利他來看流通正法,廣行饒益,大智慧。那麼第二個,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慈悲門要知道,眾生跟我,我們講簡單一點,同有血肉,用世間話講,本是一家親。為什麼要跟人家結惡緣、起怨懟,生 瞋 恨心,這個是我的敵人,那個是我的親戚,不要做這個分別。心裡面不要記著人家的過失,你把人家的過失記在你的心裡面,記一輩子 , 那這個煩惱就跟著你一輩子,留在你心裡面,發爛發臭發酸,你的心就變成餿水桶,不是垃圾桶,是餿水桶。把人家的過失記起來,沒有必要,要想到能拔一切眾生苦,看到眾生有苦惱、有困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他缺乏知識,你用你的知識幫助他,無論是世間 的 ,無論是出世間 的 ,平等心幫助他 。 但是還是要依智慧門,不然會變成爛慈悲,所以這三個缺一不可。拔一切眾生苦,不要只有佛法、世間法,救度一切眾生,看到眾生有苦惱,遇到災難,要多多的幫助他們,不要想到我 捐的 這個錢,誰會把它污走, 既然 會被污,那我就不捐,你捐給不污的嘛 ! 又不是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壞蛋,他們要是沒做好,他有他的因 果 ,結罪在他們那一方 。 我們不發心,我們不是佛弟子,我們有我們的因果,沒有慈悲,哪一天你有困難,沒有人幫助你,這就是因 果 。你看看同樣接受人家的幫助,就是有一些人沒有辦法得到,這裡面就是帶有他自己沒有幫助人的正因,所以他現在碰到困難,其他人都得到幫助,他卻沒有。 那 這種人又會怨天尤人,又造其它的業, 會 越轉越苦,越轉 , 我們現在講的,境界就越來越不好。所以要能歡喜幫助一切眾生,令眾生身心安樂 , 不光是人道的眾生 , 畜生道、鬼道,六道的眾生你都要發心令他們心安,怎麼才能做到?受持佛法你就能做到 。 這一切眾生你心所現 的 ,你心要是安了,一切眾生安,這是佛法講的真實的道理,所以依慈悲門講到究竟,剛才講的事相,現在講到究竟,一切眾生是一體,華嚴經講:「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跟 佛的智慧完全的相同,沒有一絲毫的差別,所以我們存心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慈悲也是佛門的基礎,你看道場山門口一進去,天王殿最先看到的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代表慈悲,彌勒翻做中文叫慈氏,他姓慈,慈悲的慈,名字呢叫阿逸多,阿逸多翻做中文叫無能勝,慈無能勝,慈悲沒有人可以超過他的,所以為什麼《無量壽經》佛在最後囑咐彌勒流通,顯示無量壽經是如來徹底的悲心,所以彌勒的代表是慈悲無能勝,顯示佛悲 愍 眾生,欲令眾生快速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行不行呢?佛看不行,證個辟支佛,佛看也不究竟,菩薩還是不行,佛希望眾生趕快成佛,所以為什麼用彌勒菩薩做表法?代表佛的悲心沒有人可以超過他,沒有經典比這一部經還要能顯示出如來的悲心 啊 ,所以用彌勒 啊 ,彌勒就是慈悲無能勝,顯示佛的慈悲心沒有人可以超過他,在大經後面講的:「吾哀汝等 ,甚 於父母念子。」釋迦牟尼佛哀 愍 眾生,超過父母親對待子女的那份關愛,因為如來是知道一切眾生是同一體性的,就是因一念無明,輪迴變成眾生,現在只要你一念彌陀就能轉變,一超直入 啊 ,所以彌勒菩薩一定護持《無量壽經》。像很多同修都是從一貫道過來,都是拜彌勒菩薩的,所以來學《無量壽經》是對的,彌勒菩薩護持的經典,那麼也是代表佛佛道同,因為彌勒是下一尊佛,他也是 弘 揚《無量壽經》,咐囑流通 啊 。所以要修彌勒淨土的,你直接修彌陀淨土更快,因為你到了兜率天,彌勒菩薩還是教你學淨土, 為什麼? 釋迦牟尼佛囑咐他的,他尊師重道 啊 ,他不會想說我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更高明,不會 啊 ,佛有大智慧能夠觀機 啊 。其實彌勒菩薩比釋迦牟尼佛應該還要先成佛,但是呢就是不精進,慢了一下,本來應該他是第四尊佛,但是他自己說他懈怠 啊 ,第五尊,他跟釋迦牟尼佛同參 啊 ,所以這顯示淨土法門是徹底慈悲門 。 所以你們要是碰到一貫道的同修,那很簡單,彌勒菩薩一樣 教 你修淨土法門,依《無量壽經》就對了,拿《無量壽經》給他看 啊 ,這個法門能安一切眾生心,眾生心不安,常常妄動、打妄想,這不安 啊 ,所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講淨土法門,令一切眾生安心、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十念一念皆 得 往生,所以你要能流通淨土,順「慈悲門」,慈悲裡面直接帶有智慧,你講什麼法門不一定講得圓滿,教人家學淨土,那叫悲智雙運,而且是究竟的慈悲、究竟的智慧,為什麼呢?淨土法門就是如來徹底智慧、徹底悲心的顯現 。 你 修 淨土,那就是圓滿修習慈悲智慧,與佛相應 啊 , 弘 揚淨土如是,修行淨土也如是,這才達到究竟。那麼平常我還是強調你們要多放生、多吃素,要想到這些眾生被殺的痛苦,要想到牠也有家庭,你要吃飽他也要吃飽,有人說:我心好就好 啊 !吃肉又有什麼關係。祖師大德蓮池大師就開示了:講這個話的人怎麼會心好?殺心已經現前了,凶心已現,吃葷的凶心就現前了,我們講這個話,殺心就現前了,怎麼會是個好人呢 ? 殺眾生的命,養自己的身,那就不是好人了,所以蓮池大師有大智慧。我們印的那本戒殺放生文,多多地流通,多多地宣導,跟大家說。現在這個放生慢慢地沒有人敢做了。 你 們做放生要做得如法,不要破壞環境,那麼自然人家會歡喜。要是不如法,沒有考慮周全,令生態汙染,那也不叫放生。所以這個放生還是要做,不做你吃素不圓滿。這是必然的必要做的, 依 慈悲 門 。你要是不做,與菩提相違背。菩薩戒,大戒 啊 ,十 重 戒第一條不殺生,夏蓮居老居士講,你殺生,他說此心已與佛相背,跟佛 心 已經相違背了。你想要佛菩薩保佑你,那做不到。「安得慈尊願力加」,佛菩薩的力量加不上你,縱然加得上也很小,為什麼 ? 你的殺心障礙住了佛 光 ,障礙住了佛的加持。那麼有的在家沒辦法,教你們一個方式,念往生咒幫 牠 迴向,往生咒應該都會念,像以前的屠夫,殺豬的,豬 兒 豬 兒 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 的 去討債。屠夫他都知道殺生不得已,他都 還 跟豬這樣講,你要是不吃,他殺了就沒有用了。當然不吃葷 的, 在你自己來說是究竟的放生。可是在眾生分上,看到眾生有困難還有他的惡業,你要能夠幫助他出離苦難。這才是菩提心,自利利他。還有眾生有苦惱有煩惱,用佛法幫助他。有一些人,他講的佛法不是那麼純,帶著世間法。帶著世間法好像能夠止痛,但是那是打麻藥,吸毒 啊 。只有佛法才能夠究竟,所以讓佛法令眾生解除世間的苦惱。家庭不和,所求不順要用佛法 來 看破,不能用世間法。我就聽過,先生搞外遇怎麼辦 ? 妳要用妳女性的溫柔,講這個,他還說他是在給人家上幸福人生課程,怎麼會幸福呢 ? 越來越執著,你今天執著的是這一樣, 這 攀緣心 ; 明天就執著另外一樣,輪迴心沒有熄滅。來世還要再受苦,現世其實就在受苦,為什麼 ? 你就是這一念心在苦,還叫你在這個苦心上面再造作,那不是讓你更苦嗎 ? 所以現在很多人講佛法, 摻 雜著世間法,甘露裡面加毒藥,我們以前師父講經,他說佛法九十九分講對,一分講錯,也不能吃,也不能聽。就像甘露裡面加了一滴毒藥,整碗都是毒 啊! 所以看佛法要看祖師大德 的 ,看有修有證的人說的。其實我們講經也是依照古德所說,也是希望大家能夠看古大德的開 示 ,這是拔一切眾生苦。下一個,「依方便門 , 憐 愍 一切眾生 心 ,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 故 」。方便 , 現在很多地方開方便,依著習氣開 。 像有人來道場,覺得冷氣會冷,我是講別的地方,他就要求常住溫度提高,有的覺得會熱又要求 常住 溫度降下來。你要是方便,方便了這個不方便了那個。所以我們到道場,如果冷多穿件衣服,蓋腳 布 ,拿來披在肩上。如果會熱忍耐一下,實在不行少穿一點, 要能 約束自己。那麼那個地方為了這件事情,現在 人說的, 一級主管開會,跟我講我嚇一跳,這個事情,他今天是來道場修行,不是來 渡 假,來 渡 假 你這裡 設備也不夠好,你應該給他一人一間,每一間有獨立的恆溫空調,他愛開幾度就開幾度。那個不是方便,那個不是憐 憫 一切眾生心,那是增長他的習氣,讓眾生來道場裡面造業,擾眾。所以要有智慧才能知道方便。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錯誤的決定 ? 希望人家認為他是個好人 嘛 ,這就是恭敬供養自身心。希望 博 到眾生的讚 歎 , 博 到眾生的供養,所以開了很多方便。這個方便,佛門有一句講 : 「方便出下 流 」,失去了原來的意義,那這個方便就不究竟也就不圓滿。今天時間到了,這個我們下次接著再說,我們就講到這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