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八頁、倒數第一行,『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這個是他力妙法善護行人的第三段,那麼,玄義裡面引彌陀經,它講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不是只有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還不能出輪迴,善是什麼?五戒十善這還不夠啊。五戒十善是基本的,要做到。做到,能不能出輪迴呢?不一定,你要發心,要生決定意,才能夠出輪迴。有些人會想到,我好好的,我出輪迴幹什麼?幹嘛要出輪迴啊!真的有輪迴嗎?現代的科技可以證明是有輪迴的,這輪迴不出三世因果,你這一生所做的,來生會受報,這一生所受的,過去生所造的,這三世,所以呢,為什麼會有輪迴,只要你有所造作就有輪迴,反觀現在哪一個人無所作?你要無作,阿羅漢就無作啊,那就沒有輪迴,所以,這輪迴啊,比這個病苦還可怕,它不知不覺地這樣子逼近我們,我們卻不曉得,現在的人很聰明,他知道老了會生病,要養老,要存錢,要有保險,現代的人知道,但是,他卻沒想到,有輪迴這件事情。在佛門裡面,學了佛,我們不能只有求個平安;求個平安還不夠,佛菩薩絕對可以給你平安,但是真正的平安是永斷輪迴。你們要求真正的平安,這一生好,還不夠,求啊,要求得徹底,要求得圓滿,所以,一般人沒有這個警覺,不知道自己在那裡輪迴。輪迴怎麼來的呢?就是剛剛講的,有所造作,造作什麼呢?你動念頭,打妄想,早上想這樣,現在想這樣,等一下想那樣,這就是輪迴;遇境界起煩惱,這就是輪迴,一下好一下壞,輪迴到這裡,輪迴到那裡,輪迴明顯啊,這麼明顯,但是呢,我們的心太粗了,以為起煩惱是正常的,以為動念頭是正常的,所以,一天到頭啊,都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麼、造了些什麼,所以,這叫眾生啊!這是凡夫啊!所以,你在做五戒十善有沒有動念啊?有沒有造作啊?只要你有造作,你還在動念,你做得再善,做得再好,都是在六道裡面升沉。升是上升,升天。沉就是下墜。那為什麼說修五戒十善會得到這個下墜的果報呢?這一生修善,來世享福,後生墮落,這叫三世怨,三世怨。所以呢,善男子,善女人,什麼叫善男子?對於淨土,能信,能願,能行,是善男子,善女人,這是真正的善。也就是說,你具有出離輪迴的心,這是善男子,不一樣啊。想要發願,求生淨土的心,這是善男子,善女人,因為一個想要出輪迴的人啊,五戒十善,他會去做好,他還會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看破。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都看得破,色身也願意放下,你說他還會犯十惡業嗎?他就不犯了,為什麼?他動力是什麼?出離心在那邊。出離心。這個輪迴,這個修行,我們講修行,不是叫你死以後去修,不是要求死啊。學佛不求死,我們講求生淨土,沒有說求死淨土啊。求生啊。生是什麼?更好啊!是這樣子的。所以在佛法裡面,尤其是淨土宗,很多人都認為說我們念佛老了再來念,或是年紀大了再來念,或是有事情再來念,不然就是以為淨宗是度死人的,超度在用的。不是啊,淨宗是度活人的啊,你們這些超度法事,做這些三時繫念,梁皇懺,各種法會都好,裡面有沒有講亡靈某某,有吧。往生堂上眾等亡靈。往生堂上眾等亡靈是誰啊?就是我們啊!亡失靈知覺照之性,故名亡靈啊,你們忘記自己是誰啊。忘記自己是佛啊。所以,亡靈啊,不是那個躺在那裡不會喘氣的那個是亡靈。那個不是啊。所以,那個,我們講的亡靈,是講亡失靈知心,你說鬼道眾生是不是亡失?忘失本性?是啊。畜生道呢?也是啊。地獄的,人、天、修羅、乃至阿羅漢 、緣覺、辟支佛都是,都是往生堂上眾等亡靈,都算啊!所以淨宗不是在度這個,我們講的斷氣的人,度的是活人,你念佛、修行,這一生現世就會有受用,就會有好的果報。像你念佛是因,除斷煩惱是果。除斷煩惱是因,這一生生死自在是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啊。所以念佛啊不思議因果,它可以幫助一個眾生,帶很重的業障的眾生,無論你是喜歡講是非、心散亂、定不住、脾氣大、對境生心這些,這麼粗重的業障,透過佛號都能消除。不管你碰到什麼樣的逆境,碰到什麼樣的不順心的事情,它都能消,不是消境界,除你的心。念佛不是除境界,是除心。我們為什麼會被境界轉?就是對境有心,你對境有心就被境界轉,所以念佛它的好處幫助我們現在對境無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念佛是念這個,修行是往這個方向去走,來到佛門你不能整天只求五欲六塵的受用,這個不透徹,尤其是遇到淨土法門,那就更不能求這樣東西了。什麼叫淨土呢?心淨則國土淨。如果你的心不淨,你要到極樂世界去,有很多人存著僥倖,我求佛菩薩,希望他保佑我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佛菩薩會跟你點頭,好,沒問題,來生又要到極樂世界去享受,世間想要的都要得到,我們去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這麼貪得無饜,這麼貪,我們一個學佛人都這麼貪,所以你看到世間人貪,那你不能怪他,我們學了佛還貪,貪順自己心的境界,貪這個要順自己心的這個境界,不行,這學佛是學假的。學佛要除的是什麼?你的貪念,貪的念頭,貪的煩惱,不是讓我們一直增長、一直增長,不然就會像圓覺經所說的一樣:「雖勤精進,增益諸病」。雖然整天在用功,也念佛也做早晚課,也朝山、拜懺,都做,但是天天增長煩惱,那不是很冤枉。我們學佛,學到後來增益諸病,煩惱習氣越來越大,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不但世間的要,出世間的也要,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享福,還想要不要受輪迴,這真的是想得太美了、想得太好了。所以要知道,這娑婆世界就像第一層樓一樣,你要進到第二層,你第一層沒有捨掉,上不了第二層,娑婆是苦難的世界,不是什麼好地方,這裡有什麼?有八苦 --- 生、老、病、死、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求不得,這世間人他就想方設法要求到,好了,給他求到了,帶了一身的業,求到了以後怕失去,為了不要失去,又想方設法,又帶一身業。所以祖師教我們無求、無著 ,什麼境界來,不關心,不要起心也不要動念,這是最好的。所以娑婆世界帶了很多的苦難,那苦難誰造呢?自己,不會是別人。自己過去生造的,這一生造的,用什麼造?妄心在造,妄心在覺受,所以佛看我們叫虛受輪轉, 虛妄的心在那裡打轉,在那裡輪迴,妄受苦報。佛眼睛看我們是這樣子,是可憐憫者,本來是佛卻搞成這個樣子,所以這個善男子、善女人,要知道,要有出離心,最起碼的你要曉得,這個娑婆世界是苦難的世界,苦難不要等到地震來了才覺得苦,不要等到生病了才知道苦,要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覺察、去觀察這苦難,它的根由是什麼?就是動念,你們去觀 察,這講出來,大家聽回去是動念,會講但是體會不到。體會不到,體會不到你就生不起信心,你就不是這裡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們剛講的,下面這一句經文就呼應了,就證明了,聞是經受持者,只有真正想要學佛的人,想要出離六道輪迴的人,他才會聞是經受持,他才會聽到這部經,如貧得寶。好像這個貧窮的人,我們現在講窮光蛋,得到這個無價的珍寶,佛在經上勸我們,如貧得寶,遇到無量壽經要如貧得寶這種歡喜。你如果不是真正想修行的,你怎麼會願意改,怎麼會想要受持。「受」就是接受,「持」就是保持不失,聽到了之後心生歡喜,然後接受經典的道理,保持不失,聞是經受持者,是經就是指「彌陀經」,就是指「無量壽經」。 乃至於下面的及聞諸佛名者,什麼叫諸佛名呢?簡單的講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 諸佛不是有很多佛 嗎?好多尊佛啊,叫諸佛。講一個比較淺的,這些佛都念阿彌陀佛成就的,這阿彌陀佛這個名稱普聞,又佛佛道同,一佛即是一切佛,又諸佛如來不離無量覺而成就,這個就知道說為什麼叫十方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成就,「阿彌陀」是印度話,翻做中文叫做「無量」,無量的覺悟,佛是覺,無量的覺悟,所以,所有的佛都念佛,這念當然不是只有你事相上這樣持名,是心與無量覺相應,這無量覺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講的真如法性,真如法性。心跟真如法性相應,所以十方諸佛都是念佛成就的。有一次呢有同修來問,地藏經光目女怎麼成就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怎麼成就的?有人問:師父講的,老和尚講的,是念阿彌陀佛成就的。你們聽了有沒有疑問?都沒疑問?好厲害。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才十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距離現在過不可思議那由他劫,久遠劫,不是十劫,十劫還講得出來,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念阿彌陀佛是不是有一點顛倒?我們剛講了答案,你知道意思了,是念如來藏性,所以這個佛號就是如來藏性,那阿彌陀佛是念誰成就的?也念阿彌陀佛,這叫諸佛名,就是無量覺,諸佛都可以用這個名稱,為什麼?都是與無量覺相應,都是與真如法性相應,這個名號最直接了,因為自性不可盡故,故名無量,沒有窮盡,沒有邊際,不屬對待,不屬有無,非同非異,所以故名無量。一有對待,它就不叫無量了,所以說這個阿彌陀佛是諸佛名號,那麼我們回到現在來講,不要再講十劫以前的事了,回到現在,回到當下,這個聞諸佛名就是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願意接受,願意轉變,我們剛講願意,是你要具足信、願、行,然後來持名念佛,要具足信願持名,這個信願我們還可以再談一談,「信」,你要相信,第一個,你自己本來就是佛,這個是最重要,我能成佛,我心本來清淨,這最重要的。再來你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說什麼呢?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世間會變化,娑婆世界是苦的,極樂世界是真的,是真樂,我們至少要能做到這樣的事相上的相信,才來談理性上的,這個信是第二個信,相信釋迦牟尼佛。再來呢,你要相信阿彌陀佛說的話,發的四十八願,絕對沒有一絲毫的虛假,都是真的。有人相信釋迦牟尼佛說的,有很多老法師好像相信,心裡上懷疑,去跟我師父講,他說佛萬德萬能,大概是讚歎吧,也有所不能吧,真的有這麼厲害嗎?我們師父就在講,當了名山寶剎的住持,著作等身,對極樂世界還是不相信,對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還是不信,真有,而且不乏少數,大有人在,這個就是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這法華經講的就更不好聽了,「斯人 尠 福德,不堪受是法」。佛菩薩把他的心髓端出來送給我們,我們不要,我們不相信,不相信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不信,不願意接受,這佛佛道同,佛佛平等,哪有什麼佛中之王?我告訴你,真的有,而且是釋迦牟尼佛講出來的,他這王,不是高下,不是指高下,佛佛確實平等,這「王」是什麼?利生最廣,稱為王,沒有一尊佛度的眾生超過其上,每一尊佛開出來的法門,淺深不一,這個淨土法門,下根的你不要看,連動物都能成就。記得大概八、九年前,內蒙古有一隻鸚鵡,看到人就啄人,後來牠主人把牠送給一家有在念佛、學佛的,牠每天就聽那個佛號,就跟著念佛,臨終自在往生,燒出來舌頭是舍利,不壞,這是真的,真正連動物都能成就。鬼道眾生有沒有成就?有。只是我們沒有看到,淨土聖賢錄裡面應該有記載,我們沒看到。所以,就是怕你不相信,不相信佛講的話,因為所知障太重了,會覺得說怎麼可能,其實像現在大家就會有點不太相信,你看看這些壞人,造了非常大的惡事,他臨終懺悔,因為他有悔過的心,社會大眾都還不一定原諒他,但是他如果真正來念佛,肯念佛的人,當下那一念心,就已經是善良的了,真正的那個壞蛋不念佛,為什麼?心裡只有壞事情,沒有佛號,沒有菩薩,只有他自己,所以臨終的念佛已經是善人了。那麼帶業往生是決定的,所以這十念必生願,很多人都不相信,不願意接受,甚至也懷疑:我自己業障那麼重,能往生嗎?我臨終昏迷能往生嗎?這個問題也有法師來問我,他說:臨終昏迷能往生嗎?我告訴你,可以,絕對可以。為什麼? 你去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臨終接引願」,裡面有沒有括弧、註解,昏迷不接?沒有!有沒有寫,昏迷不接?沒有!你去看看!所以你昏迷,不要說昏迷啦,中陰身都能往生。密宗有一本書,叫「中陰身救度法」,都能往生淨土,都能超出輪迴。那麼,我講了這個,大家又要心存僥倖,「沒關係,我不好好修沒有關係,臨終也沒有往生沒有關係,中陰身可以。」何必呢?你能保證嗎?你能保證你修中陰身救度法能成就嗎?現世就要你成就!學佛,現前就要得受用,不要等到來生啊,來生那太遠了。佛法講的,是現實、是實在的。有些人,有些居士,心存僥倖,聽到做什麼法會,可以,有誰看到說好多眾生跟著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現在不好好修,他有沒有看錯呀?要是這麼簡單,要是這麼容易,佛就不會示現在人間。因為人道是成佛最快,佛就到鬼道去,叫大家都到鬼道去那邊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最快。你要知道,鬼道的眾生,業障比人道更重。他們的世界沒有白天,都是昏暗的,業力變現出來的。那表示什麼?心是暗鈍的,都是昏的,沒有白天。我們現在還有,還有白天,那是眾生的業力呀。所以呢,鬼道眾生的心,比人道更暗鈍。所以,他要修行,要有成就,比人更難。因為有一些他會透過通靈的去看,這個準不準?我們不曉得啊,因為不是我們親自去呀,我們也不是善導大師啊。善導大師二十幾歲就有功夫了啊,教他淨土的師父道綽禪師,應該知道吧?《遊心安樂集》道綽禪師,非常有名的淨土祖師。教他淨土,還來請教他。八十幾歲呀,去問一個二十幾歲剛出家的比丘。他說我往生有沒有把握?我能不能往生?我這樣一輩子念佛,能不能往生?善導大師說,「好,你等一下!」念佛念佛入定,到極樂世界去看,「喔!沒有問題了。」我們沒那個功夫啊!道綽禪師一輩子用功啊,不敢存有絲毫僥倖。這個是真正修行。不要以為現前不好好修,臨終,死了以後,叫你的家親眷屬幫你寫個牌位到道場去,就超度了?哪那麼簡單!超度啊,自己都沒有成就,你要超度誰?自己都是亡靈,也是往生堂上眾等亡靈之一呀。我們自己都沒有明心、沒有見性,你要像祖師,像龍褲國師,龍褲國師很有名啊,泉州承天禪寺的一位法師,在明朝的時候,他超度明神宗的媽媽,這個皇太后呀。皇帝問他,「要不要準備什麼臺子啊?什麼的?」「好吧!就來個臺子一支幡。」就念了一個四字偈,超升天界。皇帝嚇一跳,他說,「我不用拜嗎?我不用做什麼儀式嗎?」「不用!你已經超度了。」後來,皇帝就聽到他媽媽的聲音,跟他講,「你要趕快幫我禮謝法師,因為法師的功德呀,我超升天界。」這真的,這個龍褲國師真正有成就。還要不要那些什麼懺本呀儀式?不用!一句話就可以了!這個是真正的功夫。皇帝問他說,「你要什麼?」他看到一個七寶塔,他看到這個國師好像很喜歡。他說,「法師喜歡,我命人把它拆了!送到你駐錫的寺院去。再把它重建起來」他說,「不用!只要你答應就可以了。」那皇帝就,「好好好,答應你。」他手一抓,塞到袖子裡面去。當天宅配呀!從北京宅配到福建泉州。所以承天禪寺有一個飛來塔,就是那一天飛過來的,宅配,是這樣來的。那為什麼叫他龍褲呢?他褲子都破掉了,用功十幾年,真正老實念佛。他是念佛的,他師父是參禪的,但是看他根器不好,沒有教他法,叫他做一些一般的事務,寺院的灑掃呀,做一些打雜的。有一天他聽到淨土法門,很歡喜,想要去用功去閉關,一閉十三年,十幾年。那麼這個褲子都破掉了呀,一看到皇帝這個褲子很喜歡,他就一直看一直看,皇上就說,「你怎麼看我的褲子呢?」他說,他在用功的時候,答應他的兩隻腳,他說,「你忍耐一下,等我將來做了國師以後,我拿皇上的褲子給你穿。」「喔!這樣子啊!好,沒有問題,馬上命人做一件龍褲送給你!」他說「不用,就這一件了!」當場脫下來,就穿上去了。這龍褲國師,沒有人知道他的道號,他是誰?他行持,跟我們台北啊,土城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很像,很像,懷疑就是他再來,懷疑呀,我們沒有能力去證明,也是念佛。那剛好出的寺院又是同一家寺院,這個廣欽老和尚也是泉州承天禪寺出來,所以有極大的可能,極大可能,這個是講超度呀,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所以,如果你們真的能遇到龍褲國師,那可以呀,沒有問題呀,可是這種國師呀,就怕你千百年都遇不上一個。所以,還是要老實的修行,老實的念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實在的,是踏實的,不要投機取巧。我們的心啊,佛在《圓覺經》上講「虛妄浮心,多諸巧見。」多諸巧見,什麼叫巧見?喜歡投機,喜歡取巧,看看有沒有什麼更省力,可以偷懶,這樣每天都可以睡很久,一部經都不要讀,佛號都不要念,躺在那裡就成佛了,躺著就成佛了。現在不是很喜歡嗎?錢多事少離家近,又想要數錢數到手抽筋, 現在的人不是這樣嗎 ? 那 當然 修行也是 啊, 最好早上晚晚再起 , 不要四點 、 不要五點 、 不要做早課 , 晚課不要做 , 念佛有念就好 , 做 法會 隨便敲兩下木魚應付一下 , 臨終阿彌陀佛十念必生接引我 , 站著往生,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呢 ? 你 煩惱習氣除了 沒啊? 這就是 你 煩惱習氣在現前 ,要注意啊, 真正的受持佛法 , 不要投機取巧 , 這叫因循苟且 , 不好聽啊 , 因循苟且看看能不能順我一點 , 看看有沒有 什麼可以, 我們講的 , 抄近路 、 找關係 啊, 阿彌陀佛跟 大家 關係都 很好,但 是因果 , 因果是 熾 然的 , 是很明顯 的, 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 我心即是阿彌陀佛 , 你說關係不好嗎 ? 很好啊 ! 非常好啊 ! 就是 我們不認識他 。 中峰國師講 : 「 因 忘 自性彌陀佛 」 忘失了本佛 , 所以呢 ,「 意念紛馳總是魔 」 這三時繫念,現在做三時繫念 的 不少 , 本性的彌陀 識得 了 沒? 如果你真 正 識 得 了 , 你就不會想要投機取巧 。 這個 是 講 , 得聞諸佛名受持者 。「是諸 善男 子、 善女 人, 皆為一切諸佛之所 護念」 你看 , 你這樣子修行 , 就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 上一次講的二十五位菩薩 , 他們可以放假 , 他們可以放假 , 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護念你, 保護你 , 像大家受持五戒 , 不殺生戒 ,都還 有護法神保護你的 指甲, 真的 , 何況 你 要受持 淨土, 那佛菩薩不親自來保護你 , 誰來保護你 ? 所以我們講的護念就是幫助在菩提道上能夠增進 , 能夠不退轉 , 還有不要被境界考倒 。 有時候佛菩薩會給 我們 出點小題目 , 你也要撐得過去 , 試驗試驗我們的功夫 , 我們的決心 、 我們的毅力 。 修行要有決心 、 要有毅力 , 但 是 決心跟毅力不是倔強 , 跟倔強不一樣 。 倔強是我執 , 決心 、 毅力是 什麼? 萬緣放下 。你 真正決定 這 麼做 , 真正想要這樣做 , 這世間我看破 、 放下 。 有一句話叫 「 萬牛莫挽 」, 找一萬頭牛都拖不動 , 這個是決心 、 毅力 。 毅力是 什麼? 煩惱習氣起來了 , 我們現在學佛不要隨順它 , 心裡面感受有一點難過 , 甚至會感覺到非常的不舒服 , 非常的難過 , 我們要有決定 力, 要有毅力去突破 、 去轉變 , 這是毅力 。 倔強 是 什麼呢 ? 我執很大 。 為 什 麼 來 學佛 ? 因為世間我得不到 , 我決定我要 來 得個極樂世界 。 他不是看破世間 , 他是因為世間的事情他不順心 、 不如意 , 來學佛 。 來學佛這 個 是一個好 緣, 可是 你在裡面 心要轉 , 要學到佛法的 精 華 、精 髓 。 這個不至於 ,像 我們剛剛講 , 倔強啊 ! 我見 。 學了佛起了知見 ,認為說 我一定要這樣做 , 沒有這樣修不行 。 譬如說 來 道場 , 你在家可能習慣念佛的步伐 , 道場是 , 這個念佛的步伐跟你的不一樣 , 你要倔強 , 我一定要這樣 弄、我一定要這樣 做 , 不願意配合 , 很多修行人修到後來都不願意配合 , 都要自修 ,自修 就是我最大 , 都要自修 。 自修不是 , 自修是 什 麼 ? 真正把我執放下 , 到哪裡都自在 , 來這個道場也自在 , 到那個道場也自在 。但 不是跑道場 啊。什 麼叫跑道場 ? 講出來又要得罪人 。 心 要有道, 走到 哪 才是道場 。什 麼叫道呢 ? 這裡講的 : 「 聞是經受持者 」, 具足信願行是道 , 要有這個 ,這才 走到哪都是道場 。 不是東拜拜 、 西拜拜 , 到處拜 , 到處求佛 , 這個心 還是 亂 的。 你說 沒關係,我到 這裡 我也 自在 ,到 那裡 我 也自在 , 法師我這樣 子, 算有道心嗎 ? 不是 , 所以呢 講經 不好講 ,真的 不好 講, 跟你講這樣 , 你就想到那 個樣子 去 , 講那樣你就想到 那個樣子 去 , 然後 呢?最後都 怪我 , 法師 都 是你講的呀 ! 都是你講的呀 ! 你一下子怎麼這樣說那樣說 。 送給大家一首偈 ,「 佛說諸法空 , 為除諸有故 」說一切 法空,只 是 為了破 你 著有的心 。 「若復 住於空 」 住於空 , 住在這個空上面 ,「 諸佛不能度 」, 佛菩薩度不了你 , 跟你講這個你偏那邊 , 講那 邊 你偏這邊 ,叫 你要相信十念必生 , 好我只要十念 , 其他都不要 , 四十八願你少一願都不行 ,只是 說十念是 精華, 要重視 它, 不是說 也 不要斷惡修善 ,跟你說 臨終接引 , 好 , 臨終有佛來接引 , 現在就不要修 了, 不是 。 只是為了除掉你的疑惑而已 ,懷疑說 臨終昏迷不能往生 , 除掉這個疑惑 ,你有 決定 力,絶對 能往生 , 這觀經講的 。 眾生啊 ! 娑婆世界眾生 , 心想 羸劣不能 遠觀 , 沒辦法觀無量壽 佛,然 彼如來有宿願力 故, 有四十八願 , 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 , 他 有 宿願力 , 累劫 這樣 發起 , 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 真正可以成就 , 真正能夠往生 , 能夠了斷你的煩惱 , 了斷生死 , 有憶想者必得成就 , 話講這麼肯定 , 這釋迦牟尼佛講的 , 所以不要懷疑 。 不過講經真的不好講 ,講 實 相 不好講 , 真的不好講 。 歷代祖師大德在講這個般若心 性會 格外 的 慎重 , 怕你住於空 ,「 若 復 住於空 , 諸佛不能度 」著在這上面,以為不修行就是道了, 以為我本來就是佛 , 何必修行 。 本來就是佛 , 那 個 是本性 , 你現在帶有的 是什麼? 習性 , 你不能認習性是佛 , 習性不是佛 , 你本性是 , 肯定, 本性是佛,這是確認的,習性不能是佛,不是佛,你帶著習氣,這不是諸佛如來。佛菩薩沒有習氣,所以要除斷,在除的時候呢,又沒有習性可除,為什麼?本自虛妄,本自不有啊,是這樣子的,所以呢,大乘不好講,就是這樣,乃至於做一些講一些事相上的,也不好講,還有要把,這個,我們講心性,讓初學能夠知道,那更不好講。有人常問我,法師呀,心經在講什麼?我一看看,初學,出個大難題給我,我們就簡單講呀,心經,就是講眾生本來的面目,就這樣子,就講淺白一點,你們沒化妝的樣子。現代人化很多妝呀,你沒有妝扮的樣子,把你的名聞、名利、你的頭銜拿掉,你的身分拿掉,你的才能拿掉,你的錢財拿掉,你本來的樣子,心經就是這樣,五蘊皆空。簡單講是這樣,那還是不好懂,為什麼?心經讀的人非常多,初學的、不學的都讀。老修的還好講,老修也不會來問,他自己看,心經詮注。初學的、不學的,會問,不好講,所以呢,像大家聽經,無論你是聽我講經,聽我們師父講經,要會聽,要真正聽到那是斷煩惱習氣,不要聽是非,當那個追星族,狗仔隊,不要當這個。像師父前幾天回來,馬上追星族就出現了,這個不要去追。我跟師父講話的時候,我都不會問他說最近在做什麼,都是他告訴我的,不要主動去打聽,好好修行,這才是和尚教給我們的。整天在想老和尚在做什麼?在哪裡幹什麼?哪邊開了和平會議?哪邊又去聯合國做了什麼?整天心隨境轉,那修行沒有辦法定下來,連得定都不可能,不要說成就。你要是真正聞是經受持者,你不會想到這些事情。每天呀,常省己過, 不訟彼短, 常常的想著自己的過失,不講人家的是非,不看人家的是非。大家想說沒關係,我看的是師父,那不是是非,是是非。離開佛號都是是非。維摩詰經的菩薩八法裡面講的,常省己過,常常反省,常常想到自己的過失,真正的修行是這個樣子,這叫一切諸佛之所 護念 , 護念我,幫助我們成就,你只有這樣做,你才是佛菩薩的寶貝,你是真寶,法華經講呀,「譬如優曇花,天人所愛樂」,世間人,天人都會喜歡,三千年才開一次,你要真正能受持佛法,受持大乘,佛都讚歎你,「是人甚稀有,過於優曇花。」比優曇花還可貴,那麼一切諸佛當然護念你呀,當然照顧你呀,幫助你在菩提道上不退轉,你真正發心,真正學,會有佛力會加持,所以呢,底下「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四十里的光明,我們算公里好了,那這光明你們不要去看看誰有沒有光明呀,又搞神通去了,或是去拍什麼氣場照,有吧,現在有一種照相機可以拍出你人的氣場,不要,學佛不要去求這個東西,看看我是不是真念佛,拍一張氣場照,有沒有這個黃色的光,佛光是黃色的,沒有,大概是經典騙我吧,不要這樣想。光明呀,智慧,幾十里,幾百里,這個都不要緊,不要在這個上面去打轉,重點是什麼?聞是經受持者。反省自己是不是真正受持,是不是真正的想轉變,聽聞佛法是不是有如貧得寶的感受。有如貧得寶的感受,你就會做到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