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 劉墉 -- 愛要一生的驚豔 -- 愛的理由 -- 不回頭 )

  • Share this:

今天開始閱讀一本劉墉在八月份出的書,書名為:愛要一生的驚豔.看了其中第一篇:愛的理由--不回頭,我對其中兩篇印象深刻,馬上就有了以下感觸,於是著手寫了這篇讀後感.

文章大意:

敘述著許多則小故事其中有一則是2004年蒙特婁影展最佳影片的<敘利亞新娘>,內容大約是:一位以色列女孩,透過徵婚廣告,決定嫁給一為敘利亞的一個電視演員,原已獲得許可,雙方也準備好了,但在最後一刻,卻因政治的關係遲遲不能過去,原本眾人以為新娘會回頭回去他自己所居住的戈蘭高地,但新娘非但沒有回頭,卻在大家的驚愕中獨自走向敘利亞.另一則是作者帶女兒上節目,主持人問:如果發生大地震,身為父親的作者被壓到了,女兒想回頭救妳,但眼看房子已快垮了,你會怎麼做?作者希望女兒快跑.主持人換問作者的女兒,她說她會頭也不回地跑,但會一邊哭一邊喊"爸爸我愛你".現場觀眾聽了都"啊"了一聲.

讀後感 :

“ 不回頭 ” 是因為已經確定了 ” 向前走 ” 的目標以及確立了人生未來的方向 , 但前題是這個行為必需建立在相關聯的人是彼此真心期望如此的 . 如同這段文章中所寫的第一個故事 : 雖然完成這段婚姻的過程中 , 遭到國家立場的不認同 , 但那位以色列新娘卻仍毅然決然的走向敘利亞 , 因為 , 前方有引頸企盼她的新郎及男方親友 , 等待她的到來 , 等待她來成就一段雙方早先確立好且眾所企望的美滿姻緣 . 而在原地的新娘家人 , 當下雖然驚訝她如此不顧一切的舉動 , 但試問 , 新娘不回頭地勇於走向前 , 追求屬於她的幸福 , 這不是原先大家所規劃的結局嗎 ? 最後一則 : 作者的女兒回答主持人的問題時 , 她選擇留下被壓傷到不得動彈的父親在原地 , 獨自往前逃跑 , 雖然當時悲傷地哭喊 , 但這是她唯一能做的 , 雖然聽到她的答案 , 觀眾直覺似的感到詫異 , 但這卻是她父親所冀望的 , 不是嗎 ? 這些例子都是因為有了彼此的認同 , 才會無怨無悔地真心祝福 , 不會有人因此而需替你承擔留下的原罪而悔恨 , 或許會有短暫的傷痛 , 但 ” 不回頭向前走 ” 所達到的目標 , 卻是當初彼此所期望得到的結果 .

以上是我單純從書中所寫的故事來論我的表面感想 , 而此想法是建立在 , 當我們現在所在的處境是原點 , 所以一旦決定往前走就不回頭不後悔 . 但今天若換個立足點來想 , 我們現在的處境 , 不正是 ” 當初 ” 我們選擇往前走後所得到的結果嗎 ?

佛家曾說 : 你種什麼因 , 就會結什麼果 . 人 们 總喜歡追求新鮮 , 總是認為若能丟棄舊有包袱 , 就能創造美好未來 . 寧願去賭一個不可知 , 不確定的未來 , 也不願好好經營 ,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 即使它不是那麼完美 , 但也曾是當初認為是對的 , 是好的而作的選擇 , 不是嗎 ? 如同舊鞋一定比新鞋來的好穿 , 不咬腳 , 而前者也是當初你付出適當代價選的新鞋 , 經過腳的磨合 , 才會成為今日的舊鞋 , 而舊鞋雖舊 , 但只要好好保養 , 愛護 , 仍可陪你走向未來的每一條道路 . 那我們是否就更應該珍惜當下身邊所有的人事物 , 以舊有的條件 , 來創造新的局面 , 而不要老是沉溺於 ” 新的 , 下一個 ” 會更好的迷思 .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