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長張國龍已指示派員前往雪隧檢測,並建請交通部進行流量管制,加強通風緊急應變。
雪隧是台北宜蘭間主要幹道,每逢假日必定嚴重塞車,引起專家學者質疑,指塞車半小時,溫度即可能達攝氏五十度。但環保署昨天說,令人擔心的其實在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飆高 全段皆險區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處去年檢測台北市區內自強隧道和辛亥隧道,四九二公尺的辛亥隧道尖峰塞車時段,每分鐘流量約一二○輛車,一氧化碳濃度最大值七九.五ppm,八○○公尺的自強隧道,尖峰車流量為每分鐘九十輛車,一氧化碳最大值四六.六ppm。
空保處處長楊之遠表示,不論是辛亥或自強隧道,因位於市區,駕駛者有不同選擇,不會同時擠向該隧道。但雪隧沒有替代性且長度更長,照學理估計,內部空氣品質應比兩隧道差,一氧化碳濃度勢必更高,確實令人擔憂。
楊之遠說,一般來說,流量穩定時,車輛進入隧道內會順勢引入新鮮空氣,出隧道時同時將髒空氣帶出,有局部調節空氣品質的功能。但塞車時車輛以龜速前進,速度愈慢、排放汙染量愈大,整個區段空氣品質都堪慮。
官員也說,隧道內汙染物以一氧化碳危險性最高,一氧化碳和血紅素結合的親和力比氧高二二○倍,容易致命。
環署出手 助交部監測把關
楊之遠表示,目前國內尚未訂定隧道內空氣品質標準,只根據「世界道路協會」(PIARC)制定標準,雪隧雖在郊區,但因是台北宜蘭的主要幹道,環保署會建議比照市區隧道標準,在塞車狀況下,一氧化碳濃度容許值為一○○ppm到一五○ppm。
環保署長張國龍表示,雖然交通幹道空氣品質應由交通部監測公布,但既然國人對隧道內環境有疑慮,除請交通部檢測外,環保署亦將派員了解,確認感應器位置及檢測數據品質,亦將以標準檢測方法另行檢測,讓民眾安心通行。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鏡境保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