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自性 , 當修行到一定程度 , 無明去除後 , 自性就會流露 , 自性就是人本來的佛性 .
有的人是為了別人眼光而活 , 被社會的意識形態汙染 , 所以活得很累 , 有的人則是順其自然的活著 , 隨著自性的活著 , 對自己有自信 , 不在意別人眼光 , 當然這樣就比較快樂 , 比如說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和一個以名利為重的人 , 出發點本來就不同 , 淡泊名利的人相信修心達到明心見性是最有價質 , 最快樂的事 , 但是注重名利的人相信錢是最重要的 , 有錢才會快樂 , 快樂來自內心的清靜 , 而不是外在的比較 .
社會的意識形態認為要有錢才是最好的 , 但是卻忽略了內心的品質 , 而很多人因為這樣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 加上受到各種環境無明的影響迷失自己 , 意識型態把每個人都塑造成一樣的 , 比如填鴨式的教育 , 把學生教導成死腦筋 , 死讀書 , 學校理教的東西 , 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要以自己的自性去解讀任何事情把死知事變成自己的智慧 , 另一方面自己找相關資料來讀 , 增加自己的思考能力 , 融會貫通 , 靈活應用 , 開發自己的特色 , 而不是成為一個知識機器人 .
機器人是很容易被控制的 , 因為智慧不足 , 只要人巧妙的變更情況 , 讓當事人去解題 , 他們往往會被題目牽著走 , 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 靈活思考的人 , 可以發現情況的蹊蹺點 , 可以發現其出發點 , 去解決問題 . 只要多多修觀除無明智慧自然就會提升了 , 就不在是愚痴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