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1週(四)郊山日~大南澳越嶺南側段(G-12)☆☆

  • Share this:

100.4/21週(四)郊山日~大南澳越嶺南側段(G-12) ☆☆

蘇花古道距今一百三十餘年,當年就已陷於荒廢,又歷經百年歲月滄桑,舊跡早已煙滅難尋 。近年來,政府委託學者調查,勉強找出其中的三段舊路,整建為國家步道,既可以見證蘇花道路的開拓史,又可提供民眾做為登山休閒的用途 。 「蘇花古道 ~大南澳越嶺段」 即是其中的一段 … 3.( 東岳湧泉 )位在蘇花公路北段, 宜蘭縣東澳國小旁 邊,從蘇花公路往南,看到東澳國小,一旁的小路右轉就可以看到,這處湧泉是台鐵為了北迴鐵路電氣化,開挖永樂到東澳隧道, 意外發現的地下水流,水溫全年均是攝氏 18度 ,其實水溫頗低的,夏日常見到大小朋友在湧泉水流域面積大的地方游泳,雖然低溫消暑, 但18度的水溫 對生活在亞熱帶的台灣而言其實感覺還是很冷哩!

A. 行程特色 :

1.( 已過午時 );車行過雪隧~下蘇澳交流道轉往蘇花公路,往南喔!!!

2.( 第一休息區 )

開路先鋒廟 ~善心人士在此有設"洗手間"(但大有為的政府呢?)好像多年來"遊客"大多去"加油站"火車站"餐廳"上洗手間吧! 一直過"崇德"吧? 才因有國家公園景區內的"公廁"!( 難怪"後山"的台灣子民要抗議 ,因為台灣西部各重要景區,公廁都常看到呀!)還是靜心下來"看風景"吧!"真是個"美麗之島"啊!(土逗拍得比現場差多了)

2-1.您知道嗎?我們腳下踩得是"中央山脈"喔!請看~ 中央山脈 北起宜蘭縣 蘇澳鎮南端的烏岩角 起,而東澳灣的範圍,北起烏岩角,南至烏石鼻,全長約 10 公里

烏石鼻 在地質上 屬大南澳片岩層 的一部分,形成時間約在 4億年前, 是台灣最古老的地層。 由於岬角主體為 堅硬的片麻岩 ,南北兩側較軟的岩石在海水經年累月的侵蝕下,凹陷成海灣,突出的岬角受區域性斜交紋理的切割,而逐漸形成今日 瘦長對稱的鼻狀外形 。烏石鼻全境覆蓋蓊鬱的原始綠林;林相茂密,並有台灣獼猴等野生動物生存其間,目前已 劃定為海岸自然保護區 。

粉鳥林 烏石鼻北方有一樸素雅致的小漁村,因 常有野鴿停駐于村落附近的樹林 ,而稱為粉鳥林(或焚鳥林),由村中的粉鳥林漁港至東澳村,延伸著一片 新月形的白色沙灘 ,由蘇花公路往下眺望,優美的海灣弧度襯著蔚藍深邃的海洋,和背後蔥蘢的烏石鼻,山海交織, 被公認為蘇花公路沿線最美的一景。 (很可惜沒有自然工法星級廁所,只得看台灣子民隨地大小便)

東澳人的私房景點 ,仍保有純凈原始的風貌,來此除 踏浪、弄潮、觀濤外,還可撿拾貝殼和美石 。東澳溪及出海口附近海岸盛產美石,此地的 麥飯石和白雲母 經海水長期琢磨,晶瑩滑潤,更勝台東的三仙臺,在 賞石家眼裏 佔有獨特的地位。

東澳 從蘇澳往花蓮方向約 16公里 ,有座東澳橋 , 越過橋就是東澳 , 蘇花公路穿梭其間將這裡一分為二 , 靠海的一邊 是屬於蘇澳鎮東澳里 , 是 平地人居住 的地方 , 倚山的一邊 屬南澳鄉東岳村 , 是 原住民泰雅族 人的聚落 , 蘇花公路將兩族人相隔 , 多年來和樂相處,每到 四至六月是飛魚的產季 ,每每親朋好友前來東岳村時, 村民都以東澳飛魚為最好的禮品 ,因此東岳村也以 飛魚村 而聞名。

象形文字 東澳原住民泰雅族人祖先發明~"象形文字"

4.( 東岳村 ), 原稱東澳,又稱伊藥( lyo);因東澳山中 盛產貴重藥草 lyo (金線蓮) 而得名。東岳村位居東澳溪入海處,在東澳嶺烏岩角西南方,三面為東澳嶺、西帽山、太白山所包圍, 本村以一街之隔與蘇澳鎮的東岳里毗鄰 。

***下次必遊景區" 東岳湧泉 "及" 蛇山步道 "

5.( 東澳國小 ) (有許多偶像劇,來此拍外景ㄡ!) 的校舍看起來像是日本時代的建築,整個學校教室的部份小小的,但是有一片很大的操場和綠地,而且圍繞著青山,面向大海~ ~ 這個環境真的是很適合小朋友 長大 ,很令人羨慕這裡的孩子呢~~

6.( 東澳國小 )建於1984年,陳定南縣長主政時,委由陳志梧建築師設計。 這棟近乎20年以前的作品走在時代前端 ,材料控制得非常細膩,十分具有鄉土尺度。這種 地域人文風味的基調與美學觀 ,是宜蘭正在走的方向 。

7.( 朝陽社區 )位於蘇澳鎮東南 ,與南澳山地鄉隔蘇花公路為鄰,面積約4坪方公里,人口數共計約536人, 為客家人,閩南人及少數外省族群共同居住的混合社區 ,是一個典型農漁村落, 依山傍海 ,空氣新鮮, 氣候宜人,為一個 極適合居住之新興社區 .

8.( 朝陽社區 )為宜蘭縣少數客家村落之一 ,對客家傳統文化遺產,如 古石棺遺址 文化發掘, 蘇花古道羅大春 開拓史,日據時期 古銅礦遺址 挖掘, 客家 佈馬竹轎迎親 古禮, 古竹砲迎賓 及製作等,均為碩果僅存的客家傳統文化 .

9.( 車行離開 )東澳村"翻過一個山頭, 過了"東澳隧道" 不要過"新澳橋"左手邊可見大型 "朝陽社區牌坊" 左轉進入直行 !

10.( 進入朝陽社區 )後,道路由寬變窄~鑽過” 東部線台鐵軌道 ”下方!沒多久就見到” 羅東林管處 ” 設立的粉新的招牌即為” 大南澳越嶺古段 ”!(這個路口再左轉)

11.( 蘇花古道 )大南澳越嶺段的北段入口在 烏石鼻戰備道路 3.2K處 ,南段則是在 朝陽社區的天后宮旁 ,最高點的南澳嶺海拔702公尺。步道全長約4公里,加上戰備道路3.2公里,走完全程約7.2公里,來到這裡最好能安排車輛兩邊接駁,或者是中途折返。

12.( 日治時期 )才整修這條古道, 當時稱為大南澳路 。隨後更加以拓寬供車輛通行 ,於 1932年完工通車, 稱為「臨海道路」, 這就是蘇花公路的前身 。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13.( 古道一開始 )就來個"上馬威" 陡坡約600米 !土逗上氣不接下氣的,好不容易到達第一個"柱狀直立路標"牌!

13-1.「 腦丁路 」,簡單來說就是運送樟腦的路。以前專門 製作提煉樟腦的人稱為「腦丁」, 所以有了這個名稱。後來在日治時期,因為日本政府管制菸、酒、鹽等民生用品,居民為了生活, 利用這條路販售私鹽 、 菸酒 等, 因此又稱為「酒保路」。 整段古道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南北都有入口。

14.( 還好到此之後 )有一段平緩的道路可走啦!並"喘口氣"吧!但走沒5分鐘吧?哇! 又是一段 看不到盡頭的陡坡 !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15.( 羅東林管處 )在此"國家步道"上花了"不少心思"喔!(頗為醒目及創新喔!,畢竟"美麗之島"還是需要一些"裝扮"啊!)

16.南澳蘇花古道及朝陽步道上 , 最喜歡和您比”YA” 的植物~”芒萁” 芒萁的用途有哪些呢?

1. 觀賞用:芒萁具有觀賞用途。2. 編織手工藝品的材料:它的 葉柄可以拿來編織成各式各樣的籃子 或其他精巧的手工藝品。3.芒萁是 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好幫手 ,根莖匍匐橫走於土壤表層,生長快速。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也是火災後可以急速復原的植物。4. 藥用:中藥的運用 上,芒萁的根莖及葉可治凍傷,且 一年四季都能採集利用 。

( 南段登山 )步道"爬上來後"走到第一個"休息平台"平台欄杆上有布置許多 野外植物"解說牌 "平台上的 "凳子" 不知是何材質就是了!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大南澳越嶺南側段”沿途景色”

17.( 水泥雕堡 )旁有設立一標誌土逗"已爬了1041米"遠啦!

18.( 水泥雕堡 )前方地上有一柱狀"水準點"(背面編號九九五一號)旁邊也立了一個"道"字水泥樁!好像經過的登山客或趴友們都會打掃一下以利拍照!!!

18-1.( 大正三年 )﹝ 1914年﹞, 陸地測量部為了更精準的水準測量,開始在 台灣全島埋設一等水準點 ,到1924年完成全島環線及台中經霧社到花蓮吉野的橫貫線測量,1932-1933年作霧社經羅東到基隆的測量,1935年因關刀山大地震的影響,再作基隆經新竹、台中至霧社的第二次環線測量, 1936年完成 楠梓到台東鹿野的測線, 至此終於完成第一次全島水準路線網 。 18-2.內政部於 90年新設 臺灣水準原點 ,為高程控制點系統之基準,採雙水準原點設計,一為主點,屬地下點位,一為副點,屬地面點位,兩者均位於 基隆市海門公園內 ;水準原點之高程採用正高系統,以基隆平均海水面為參考依據,並據以訂定 2001台灣高程基準。

19.( 好不容易 )呀!走到此還剩下3K呀!但眼看"天色已晚",隨然"下午五點"左右! 因位處東部山區 !太陽西下後的背光面 很快山區就天黑啦!

20.( 終於在3K處 )再往上爬些!又發現了一些"歷史遺跡"竟然是 前省政府 所設立之 "圖根補點"~( 太神奇了!因為土逗是老人,但登山算新人, 這顆石頭還第一次在山區瞧見呢 !)

21.( 拍完這顆 )有"歷史意義"的石碑後,就反身下山囉!

22.( 回身回頭一看 )"赫然發現"~"祥馬登山隊"在此樹幹上已裝置了"標示牌"啦!此處位置就是 "南澳嶺西南峰" 啦!!!

23.( 南澳天后宮 )位於 宜蘭縣蘇澳鎮與南澳鄉 交界處的朝陽社區, 行政區域屬於蘇澳鎮 。此地東依朝陽海口,在 日據時代稱為「娜娘仔」, 還沒有開發以前,「娜娘仔」一片荒煙蔓草,瘟疫肆虐。 兩百多年前,台灣許多地區的先民到大南澳地區拓墾,以海路交通為主,在娜娘仔口(朝陽漁港)登陸,當時不少人被瘟疫奪走性命。直到來自新竹洲的客家人徐阿紅,遠赴大南澳地區從事樟腦業, 他隨身奉請「天上聖母」令旗以保安康 ,隨後遷居朝陽地區,事業十分順利,媽祖神威從此傳開。

24.( 當地居民 )原本是搭建紅壇(茅舍)奉祀,因香火鼎盛,民國 34 年再集資籌建大南澳天后宮,68 年春天再度募資改建,同年冬天完工,從此成為大 南澳人的信仰中心。

25.( 朝陽社區 )位於蘇澳鎮東南 ,與南澳山地鄉隔蘇花公路為鄰,面積約4坪方公里,人口數共計約536人, 為客家人,閩南人及少數外省族群共同居住 的混合社區,是一個典型農漁村落, 依山傍海,空氣新鮮, 氣候宜人 ,為一個極適合居住之新興社區,上下圖3張為"南澳 "蘇花公路(台九線)轉入朝陽社區圖中山林田野所拍!

26.( 觀光局 ),耗資七百萬元, 興建昭安觀景台 。透過媒體、網路報導與遊客口耳相傳,已啟用的昭安觀景台,在連續假期, 不論白天和晚間 ,都有許多遊客到此一遊。 (嚴重缺乏"流動廁所")

27. 南方澳漁港夜景 (粉抱歉啦!土逗來爬山,沒想到要拍夜景啦!所以靠在欄杆上拍! 大家就忍耐一下囉 !)

28.位於南方澳漁港正上方的「 昭安觀景台 」,「昭安觀景台」甫興建完成,位於蘇花公路起點 108K處,觀景台旁邊設有停車場,停車算是方便( 車位極少,例假日鐵定不足 ,且嚴重欠缺”流動廁所”,因”流動”都買不起 更何況砸大錢蓋廁所 ?)。「昭安觀景台」是俯瞰南方澳漁港與蘇澳港的絕佳景點,連”南安國中”前的” 內埤海灣 ”都能一覽無遺呢,站在觀景台上方攬景 真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

29.南方澳原本是個" 離岸島 "因砂石順著沿岸流到島嶼的 南方堆積 !使得島嶼和陸地連接, 形成了"陸連島", 故稱之為" 南方澳 "!

30.( 昭安觀景台 ) 往南方澳" 內埤海灘 "及" 第二漁港 "所拍照片!(右手邊,就是"南方澳"享負盛名的" 內埤海灣 "右下方山脚就是" 南安國中 "("南澳"都歸"蘇澳鎮"管了!所以"南方澳" 也是歸"蘇澳鎮"管轄囉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