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六 ) PaPaGo 遊五峰鄉清泉(井上)溫泉
清泉溫泉-(命名的由來~有此一說) 清泉位在桃山村處高山幽谷 清溪 隨處都有 溫泉
水質澄清 故稱清泉
(壹)遊井上溫泉~"第一區"
(紀念館-清泉吊橋-桃山國小-2,3號吊橋-環山步道)
張學良紀念園區
*** PAPAGO林老師詳細解說 ~清泉(井上)溫泉整各區域的地形地物介紹!!!
***首站就是 先跨過"清泉吊橋" 過橋先右轉往"清泉溫泉"泡湯區(要收費)參觀!再返頭 探訪"桃山國小"
***要跨越 "上坪溪清泉吊橋" 之前會先遇到 "原住民土產區" 土逗告知等 返家前再來採購 一番!!!
*** 各位客倌 ~您說這是 五味鳥 呢?還是 和平鴿 呀?(都不是~~~老闆告知應是 "斑鳩鳥" 啦!!!)
***"頭目廣場" 成立當初為一大型 "集會廣場"! 久而久之 為了原民生計與收入 之下,當地政府開放為
"風味小吃及土產區"!
***"福氣啦!!! 這就是"福菜"啦 !!!醃製後就可作成 福菜,"年菜"酸菜"等"醃菜" 喔!!! ***一過吊橋就遇上了 "溫泉四少" 好像武俠 小說中的大俠 ,翩翩而降!!! 真是帥氣呀 !!!
***林老師介紹 "清泉溫泉區" 唯一的"商業溫泉"價格和 一般溫泉區價位差不多 !!!
***緊接著林老師率領同學進入 沒有圍牆的"桃山國小" 解說著"緊臨" 上坪溪邊"的兩顆巨木"櫸木 "
***"桃山國小"學生作品 "泰雅族勇士像" 雖然並不是 "精雕細琢" 但已看得出小朋友們各個都具藝術天分 , 我們的 原民政策要加油了 !!!希望能把此地打造成 "巴里島"的"烏布村" 相信是有可能的!!!
***在 :"桃山國小"的側門 ,就是 "清泉二號吊橋" 的出入口了!!!
***全體學員"魚貫過橋! 正前方就是 "清泉一號涼亭" 那裏是當地居民乘涼聚會聊天的 "好所在"
*** 大夥隨著"林老師由主線公路"下往 "清泉三號吊橋" 跨越過了已後就是 "環山步道" 的起始點了!!! ***"環山步道" 前方有座地形 區域示意圖解說 牌!林老師再次解說今天要 健走的方向及目標 ~~~大家都 聚精會神 的仔細聽講以免走錯方向囉!!!
***林老師選擇由 "下遊"三號吊橋" 方向登山口 進入"環山步道 "全體學員登山裝備五顏六色 ,甚為壯觀美麗, 因而也點綴了清泉 園區的翠綠山林
***這座 "步步高昇橋" 想必有許多靓麗風光加上林老師專業的解說~ 大家"佇足許久" 用心感受~~~拍照留影~~~(紅漆剛上,想必當地政府知道 PAPAGO要蒞臨此步道 因而大肆整修一番!!!)
*** 步步高昇豋上後 緊接著,就是 "平步青雲"紅橋棧道 了!大夥"到此一遊"是難免的!帥哥 "笑一個"讚啦 !!!!!!!
***短短約500米的 "上坪溪 "段就有 六條橋(水泥橋和吊橋) 這在台灣山區 "甚為少見", 也成為遊客蜂擁而來的誘因之一呀!!!
***"環山步道" 中點路段之一 "和桃山村遙遙相對" 最上方的公路除了可 前往"清泉教堂"外 !也是通往 "觀霧森林遊樂區" 大鹿林道的起頭(汽車,中巴可行)右前方路口下切後就是往"清泉園區"啦! "清泉壹號涼亭"及"二號吊橋" 清晰可見!步道的制高點"易守難攻"也是 鳥瞰整個"清泉園區" 的"最佳景眼"之一呀!
(環山步道-霞客羅古道前段-張學良拘禁地-午餐)
清泉張學良拘禁地
張學良將軍在小屋中閱讀 、書寫、沉思,他的 夫人 趙一荻 女 士 也始終形影不離地陪伴身旁。從留下的照片中,有兩人諦聽蟬鳴、蒔花養草、讀書、縫紉的身影,還有多幅與當地居民的合影, 歷歷可見其山居生活恬淡閒靜的樣貌 。
大自然美麗的景色,總是能讓人忘卻世俗的紛擾,而 清泉的幽靜更能撫慰困頓不安的人心 。張學良與三毛,一位曾是顯赫的軍事將領,一位是失去摯愛的憂鬱作家, 卻同樣在這裡暫時得到安頓 。(各位旅人~您呢?您有得到心靈的安頓嗎?土逗第三次蒞臨,每次的心靈跳動與際遇與天候皆不同!一言以蔽之~還要再來喔!)
***其實 「霞喀羅古道」 原住民稱Duge Silin, 意思是「年輕人的路」, 而這裡盛產「烏心石」樹,因此 以「烏心石」的泰雅語 Syakaro來命名。
***林老師率領全體papago 學員從 "桃山國小-環山步道", 走至霞客羅古道 "前段路口" 靠近一號吊橋時 ,居高臨下可 觀賞吊橋及"變葉木 "!!!~ 秋意的濃厚 頓時凜上心頭 !"變葉木的樹種有哪些"? 每當到秋冬之際,變葉木由青轉紅,相當美麗。谷中景緻優美,滿山青楓、楓香,櫸木葉,山毛櫸、等變葉木將溪谷妝點得絢爛無比,每至秋冬之際,遍野綠意頓時轉為紅、 黃、青、橙的綺麗,繽紛多彩的葉片留給遊客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吊橋上的 "紅藍綠女", 不也正好讓全體papago學員們作為 最好的畫布及背景 進而演變成 "調色盤" 囉!!! ("可能是櫸木"或山毛櫸")
***" 清泉的"山芙蓉" 是那麼的"鮮翠"!!!昂首弄姿, 千嬌百媚的向遊人招手 !!!似乎告訴您我該"停下腳步"好好作個深呼吸!停下腳步細細聆聽山林中的 鳥語花香及滿山變葉木 的七彩!如果說台灣 有座"七彩森林" ,各路趴友不用飛到國外 "新竹五峰"清泉部落" 山區應是您最佳的"選擇喔!!!
*** "石頭城"的食譜 真是古意盎然啊 !大夥拍照的拍照,看七彩食譜的 聚精會神的瞧呀瞧! 好吧!就是這桌合菜啦!!! 好像"土逗仁"最會吃!!!
1 983~1986年,作家三毛為翻譯丁松青神父的「清泉故事」, 租屋於清泉,並取名為「夢屋」。「 夢屋」是一間老舊的紅磚屋,位於張學良故居重建位址的對岸;根據作家劉克襄《隨她流浪回部落》文中所敘, 三毛並沒有真正住在「夢屋」 , 而是住在清泉天主堂的宿舍 ,「夢屋」反而是提供仰慕而來的讀者寄宿之用。三毛住宿的清泉天主堂, 是清泉地區最古老且最宏偉的教堂 ,現址就在張學良故居重建位址的上方。清泉的天主教堂, 丁松青神父用了十五年的時光 ,完成清泉教堂與戶外壁畫, 把聖經故事與原住民傳說融合 ,精巧細緻,成了清泉風景區新景點。 故
( 叁 )12/11( 六 )PaPaGo 遊 ” 井上 ” 溫泉 ( 第三區 )
三毛故居
***"三毛的家"~ 三毛將他所
(肆)遊井上溫泉~”第四區” (清泉泡腳池-清泉分駐所-清泉教堂)
***林老師宣布"可泡腳"" 不可"裸泳"喔 !( 純屬玩笑話啦!)大家泡腳30分鐘左右吧!全體學員就要 整裝待發囉!!!
***原來泡腳池也有 "生態工法" 呀!!!真是太棒啦!!!
***利用空檔,先拍一張午餐地點 "石頭城"外牆裝飾 "!!!因餐廳老闆為 "漢人客家"族群 ,故有客家桐花燈籠之裝飾,但在 加入原住民風 也未嚐不失鄉野趣味)
*** 衝!衝!衝! 全體學員上 "清泉一號吊橋" 過"上坪溪"到" 清泉分駐所" 集合!!!答對啦!就是 靠右斜路上坡 右轉啦!!!直行是往 "桃山國小" 啦!! !
***上坡右轉即見 "吊橋告示牌"左轉就是往"三毛的家"囉!!!
清泉壹號吊橋小檔案 五峰鄉清泉相隔不到500公尺有四座吊橋可以通行。最高吊橋是清泉一號吊橋,建造歷史已經久遠。經過整修後,居高臨下的視野,可以看盡清泉建築物以及河川風景區。
清泉壹號吊橋 最狹長..最復古..但也是感覺最美最淒涼最令人憂傷的一座吊橋耶~" 三毛"的離去 是多麼令人不捨呀!....
***清泉壹號吊橋是清泉區 四座吊橋中最高也歷史最悠久 的一座吊橋!因它居高臨下嘛!所以景觀最佳!看~學長們拿起 相機喀擦!喀擦!猛拍呀!!!(上圖)
***在橋上可一次 連拍三座吊橋 (腳踩的壹號吊橋不算喔!)因 三號吊橋太遠 了!所以中間遠方大家用 意測及可啦!!!(一號和二號吊橋間的"新吊橋"是最新的吊橋並無編號,所以加上它,共有四座啦!!!)
*** 一號吊橋是喝醉啦! 還是手拿相機的土逗喝醉啦!(都不是!因一號吊橋 是距離最長 ,且最高, 故搖晃的最厲害!所以啦!吊橋直柱是歪歪斜斜的!!!真是可惜阿˙!!!)
*** 清泉溫泉舊名「井上 」,隸屬於新竹縣五峰鄉清泉村,此溫泉發現於民國2 年,光復後更名為「清泉」。 林老師在現場講解,此分駐所在日治時代即有了!現駐所為改建後的模樣了!!!
***分駐所前楓香已變色乍紅了!!! 無人踏至時,真有 "清泉清幽之感"宛如少帥重現" (伍)遊井上溫泉~”第五區” (清泉分駐所-清泉教堂)
***此次拜訪丁神父的教堂"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因天雨陰暗天候不佳地行不熟, 而找不到教堂所再地 !第二次恰巧丁神父外出!錯過見面之緣!今天託林老師及各位學長的福氣有見到景仰已久的 "丁松青神父" 喔!真是太幸運了!! !
***林老師先禮貌性的向丁神父告知來意後!接著 學長們爭相拍照合照 (還有我)!並買些丁神父自行編寫的 著作及畫冊 !等等有關 清泉的風花雪夜 ~~~~~ ~
***在拜訪丁神父的其間 "丁神父不厭其煩" 的向大家講解"清泉,三毛,張學良"及 "教堂的故事"
由此可見 "丁神父的沉穩及大量大格局 "(丁神父教堂附設民宿雅房供應背包客的需求)
聖母瑪利亞像" 位於教堂大門入口處左手邊小花圃! 鮮 花與側柏(扁柏)的供奉 已現宗教大同之意!
丁松青神父小檔案 :
丁松青神父來自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 , 17 歲時 , 他 決定終身從事聖職 , 18 歲進入耶穌會神學院 . 受到他的精神導師胡天龍神父的啟示 , 他走向需要他的貧苦大眾 , 無論在世界那一個角落 . 丁神父 選擇了台灣 , 並且是台灣的原住民 - 在 30 年前被廣大群眾忽視的一群 . 1971 年 , 他以修士的身份去 蘭嶼服務一年 , 再去菲律賓繼續神學 . 回到台灣后 , 他的第一個神職工作被分配到新竹縣五峰鄉 清泉部落 的天主堂 . 自 1976 年到現在 , 三十餘年的歲月 , 無怨無悔 , 在這個遙遠的台灣山區 , 奉獻了他的愛心和毅力 , 為原住民 建立一個信 , 望 , 愛的園地 。
*** 丁松青神父的一雙巧手 ,這些可貴的創作不但美化了教堂美化了清泉 更美化了原住民的心靈 。丁神父很有藝術才華,不但 繪畫貼馬賽克 還出版了幾本著作丁神父曾經 在蘭嶼一所小學擔任音樂和美術老 師 ,他將島上原住民的美麗傳說寫成文字並附上可愛精緻的插畫,至於聖母瑪利亞故事書裡面所有的彩繪鑲嵌玻璃,據說已經全部安裝在 斗六市的天主教聖玫瑰堂 裡。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陸)遊井上溫泉~”第六區” (清泉教堂-紀念館停車場-驅車返北)
***經常令遊客趴友們疏忽擦身而過的"桃山瀑布"(如果走二號吊橋請在"清泉涼亭"公路側觀賞拍照,較不易被山泉水水管擋住視線)
***全體趴友在林老師的帶領下 從"清泉老教堂" 的石階步道走下來往 "2號吊橋" 六腳涼亭"方向!
***"當地居民" 往來頻繁的 "清泉二 號吊橋" 更應要特別要維修檢查! 以免日久鬆動 危及吊橋基礎架構及人身安全!!!理論上" 人數超載的限制" 也應最嚴格才對啊!!!
***" 清泉二號吊橋 "過橋後即達 "桃山國小" 各路趴友如有來訪,健行,拍照等可別忘了造訪校園溪畔的 "鎮校之寶" 老櫸木神樹" 是兩顆的"夫妻樹"喔!!!( 粉有特色滴喔!!!)
***可能雲南 "麗江古城的四方街" 納西族原民舞蹈公開表演聞名於世的關係吧!五峰鄉公所也 "如法泡製" 各位趴友請看~~~不是也收到 "觀光客融而為一體" 啦!!!(例假日下午3-4點左右) ***全體趴友 依依不捨的在下午 進黃昏時刻搭著遊覽車 離開了"井上溫泉區 "(這時可愛溫暖的楊光卻大為綻放)遊覽車上居高臨下 "快拍一張"石頭城"午餐區域("三毛的家" 在正上方最高處 )
***快拍一張 "清泉二號吊橋" 這條橋是當地居民及小朋友們 來往"桃山國小"重要吊橋
***親切剛毅的 清泉六腳涼亭 (好像只有一座)依然屹立不搖的 準備接待下一波的遊客 ~~~~
***居高臨下可再回顧 "上坪溪" 上的 "民都有水泥大橋" 這座大橋於民國93年8月艾利颱風的摧殘破壞後重建後的新大橋,過橋後清晰可見"原住民在 清泉的大本營 部 落 !
***這座教堂是"清泉地區 "唯二的教堂" 因為隸屬 "基督教長老教會" 又遠離清泉主園區太遠,故較少遊客~~~到達! 非戰之罪也!
***很可惜當 "搭車離開清泉" 時太陽伯伯及 "藍天白雲" 才出場!失去了大家拍照的良時良機呀!!! ***回首來時路!原來 桃山與山岳之間 因為 "深秋的到來" 已將一片山林 "變葉木染黃染紅" 了!真是美不勝收啊!!!(因早上10:30左右到達時是陰天"山林間"無陽光就 沒立體及距離的美感 了!)
@@@"桃山隧道" 剛於今年年初2月6日通車" 縣道122線" 又稱「南清公路 」, 是竹東往來五峰的交通要道,其中日治時期開鑿的桃山隧道,洞內僅中段可容納兩部小客車會車,其它範圍都是單車道設計!路面溼滑經常造成機車汽車用路人的危險。縣府向行政院爭取擴大內需補助1億元,桃山隧道改善工程,隧道全長約469公尺,路面全寬10.6公尺、高度為6公尺, 現已是雙向雙車道隧道。 遊覽車內免強搶拍一張模糊照片,敬請趴友們見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