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初,中央至縣一律建壇祭祀城隍爺
明太祖之言
:「朕設京師城隍,俾統各府州縣之神,
以監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
各府城隍封為「威靈公」官拜二品
各州城隍封為「靈佑伯」官拜三品
各縣城隍封為「威靈公」官拜四品
2.中醫師吳沙,在乾隆 51年間(林爽文事件後) 招募漳州、泉州和客家等移民入墾「哈仔難」(宜蘭的舊稱、另一舊稱叫「噶瑪蘭」),向其原住民買地開墾。移民各自圍地開墾, 是以為宜蘭地名有「圍」字的由來! (如頭圍『今稱頭城』)、(二圍、三圍、四圍、五圍『今稱宜蘭市』) 。 3 .在荷據時代,荷人對漢人的開墾組織, 由數十個佃戶組為一「結」,合作開墾耕作,並共推舉一人為首領,稱小結首,數十個小結首合推一位首領為大結首,向荷人負責。這是以為宜蘭地名有「結」字的由來! (如四結、五結)
3.小涼圓冰品店又是一家便宜又大碗的冰品店 但今天都沒吃到備受推薦的【八寶冰】或是【紅豆牛奶冰】,真是可惜 ~~ 還好 ”宜蘭 ” 離 ”台北 ” 很近,應該不久後,我就可以吃到它們了 ~~ 八寶冰、紅豆布丁、紅豆 QQ 布丁 最受歡迎的是【 八寶冰 】與【紅豆牛奶冰】八寶料有『鳳梨、紅豆、綠豆、涼圓、薏仁、大紅豆、玉米、地瓜』,好豐富啊!可惜友人們不愛吃冰,而自己其實也不愛,只喜歡上頭滿滿的配料但看到別桌 ” 那像座山 ” 的【 八寶冰 】就後悔沒有點了下次一定要合點一份來吃 !!!
4.將近六十年的老店,沒有明顯的招牌,甚至從開店至今的擺設也沒有改變。 四處充滿復古的氣息,從懷舊的綠色窗櫺、阿公阿婆的上課桌椅、到骨董級的製冰器與剉冰機,有著現代冰店所尚失的純樸,讓人純粹為透心涼的美味蜂擁而來
5.頭城 樂屋日式小吃 宜蘭縣頭城鎮西一巷 13-15 號 營業時間上午 11 點半至 2 點,下午 5 點至晚上 9 點 (039) 777-525 0928-240650
6.清朝頭城首富盧讚祥的故居 ...綜合中、西、日式 的建築.. 首富門口即是頭城港的遺址...目前有老樹和池塘相伴.
7.老街南北走向,起始於北門至南門街尾, 街的兩端各建有一座福德祠,象徵著護財常保和平街的繁榮豐裕,自北門福德祠起往南循序探訪有「十三行」、「盧宅」、「新長興樹記」、「慶元宮」及街尾的「南門福德祠」。
8.和平街則是頭城最古老的街道,原是一條因河運 而發展出來的街道,東邊濱臨頭城港,曾可北通烏石港,南出打馬煙,帆檣林立,盛極一時,在清代一度成為蘭陽平原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9.當地居民在老街南北兩端,各蓋了一間面向街心的福德祠 ,以堵住財氣。可惜好景不常,民國 13年的一場大水,埋沒了頭城港,再加上鐵公路交通發達後,經濟中心轉移,使得老街一蹶不振。如今卻是宜蘭地區碩果僅存的老街。
10.當地居民在老街南北兩端,各蓋了一間 面向街心的福德祠,以堵住財氣。
現在則是全宜蘭碩果僅存的老街,特別值得珍惜。老街仍保存了不少昔日的遺跡,可藉以回顧頭城早年的發展。此外,還可看到清代及日治時財的老建築,非常難得。當您漫步其中,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11.頭城老街「和平街」古稱「頭圍街」, 目前隱於頭城街鎮之中,回首老街昔日之風華與今日之珍貴古貌,須自清嘉慶元年先民入蘭後,在烏石港南方築起拓荒開蘭最早的城鎮「頭圍城」談起,成為清朝時代宜蘭最重要的商業區。
12.十三行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倉庫及批貨處 ,由於當時的烏石港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十三行建在河道旁,一端朝河岸碼頭使船隻入港後能直接進貨儲存,而另一端臨街則為了出貨的便利。至於十三行名稱的由來,說法有二,一是此處本有十三間連續的店面,因此而得名;一是十三為吉祥筆劃,有趨吉避凶,福澤萬年之意。
13.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溪漁港,則是在民國六十年 完成,每當黃昏以後,漁火閃爍,將附近海面點綴地猶如天上繁星,據在日據時期,還曾將大溪一帶的海岸,列為台灣十二勝之一。
14.民間認為只要搶得順風旗者,即可獲得鬼神庇護, 若將順風旗插在船桅上更可一帆風順、滿載而歸。早期的金牌只有薄薄一片,復辦後金牌增加到五兩重,吸引搶孤手們奮力爭先。
15.大溪漁港聞名全省現撈海鮮,肥美好吃,主要漁貨 以「金鉤蝦」為主,其次是紅目蓮、鰻魚、硬尾魚、白帶魚,肉魚、小管、螃蟹、白北、赤宗等魚貨,因種類較多而能提供遊客多樣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