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怪招種鳳梨的科技農夫,巴錦楙

  • Share this:

青年微革命 - 用怪招種鳳梨的科技農夫,巴錦楙

清晨 5 點,陽光在天邊奮力爬升,田園裡露水正濃,巴錦楙卻已起身,在他的鳳梨田裡來回巡視。像在為孩子巡房蓋被,他仔細端詳田裡仰著小臉迎接他的鳳梨們,觀察記錄他們的生長狀況,這個舉動就像三年前,當他還是國內科技大廠資深廠長時,每天所做的事情一樣。

科技業資歷長達 20 多年,巴錦楙,這一位年薪百萬經理級的科技新貴,若繼續熬下去,可熬出一份豐厚的退休金,但是他決定放棄、選擇自行創業。

想起過去煩悶的生活,巴錦楙忍不住抱怨:「每天 24 小時隨時待命,每天一早去公司就是罵人,每天連作夢都只會夢工作的事, 20 年下來,累死了。」不做科技新貴,創業又要做什麼呢?應該是從事電子科技相關事業吧。但巴錦楙什麼都不愛,一心只想背起鋤頭回鄉下種田去。

回鄉種田不是問題,巴家仍留有一片已休耕 20 年的農用丘陵地;問題是巴錦楙決定捨棄傳統農法,以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栽植有機的鳳梨。「有機」是他唯一確定的方向,但是巴錦楙完全不懂有機,雖然巴家世代務農種植鳳梨,也不代表巴錦楙懂得種鳳梨,更何況是有機鳳梨。巴錦楙還拖了兩位同事下水,薛為仁與方大全,也是對自然事物熱情嚮往有餘,但實作經驗不足的都市新貴。

爸爸都可以邊做邊學了,我們種有機鳳梨,當然也可以邊做邊學啊。」巴錦楙樂天的說。話是沒錯,但是當這三位臭皮匠發現,有機栽植鳳梨的高度困難時,不單是鈔票一張張從眼前飛走,那種抓破頭也思考不出解決方法的痛苦,開始如影隨形跟著他們。

困難 如影子跟隨

首先是肥料的問題,化學肥料施肥,鳳梨吸收快、成長迅速,但是對環境傷害太大;有機肥料對環境友善,營養豐富但成分低,所以他們種植的有機鳳梨,個頭硬是比別人矮了一截。

可怕的還有鼠患。「平平是鼠,松鼠較有道德感,他們只集中吃一顆鳳梨;老鼠媽則帶領徒子徒孫實地試吃,東嚐一口、西試一口,光一區就損失 50 來顆鳳梨。」巴錦楙氣炸了,到處詢問解決方法。傳統方式當然是抓到毒死全家,但是巴錦楙就是下不了毒手。

「 冷靜想想,人家也不過吃你幾顆鳳梨,你就要他命,這樣很不尊重生命。」 抓到老鼠卻不知道該怎麼辦,巴錦楙曾經很卡通的把老鼠送往佛光山,希望牠們一心向佛,不要再偷吃鳳梨;後來他們突發奇想,「老鼠來到田間吃鳳梨,還得冒著蛇、老鷹等天敵環伺的風險,既然這麼辛苦,不如把豆餅送到老鼠洞門口,老鼠一旦吃飽,就不會來找鳳梨麻煩了。」

別人是殺老鼠,他們是餵老鼠,這怪招竟然奏效了 。現在他們三個還打算在每個老鼠洞門口插旗、編門牌,免得豆餅遞送漏失。

成敗 在於初心

不知道巴錦楙是過度樂觀,還是不知天高地厚,因為 3 年來已投入近 1,000 萬,至今仍在虧損中,今年原本應有 12 萬顆的收成,卻只採收了 1 萬多顆,狠虧 300 多萬,原本以為個頭會長得像小玉西瓜,結果長得像芭樂。從成績來看,巴錦楙目前仍是失敗的,但若從過程看,也許一開始,巴錦楙就成功了。

巴錦楙善待土地的想法,從長遠評估,一開始就是贏的 。他的鳳梨田是台灣最大的有機鳳梨農場,並且從創業初期他就決定將賣相欠佳的鳳梨加工再製,才不至血本無歸,如鳳梨果乾、脆片、酵素等等,從栽種到加工全部有機化,其中鳳梨果乾,甚至外銷歐洲大獲市場歡迎,日本電視購物頻道也想引進。

「有機鳳梨的栽種過程的確艱難、成本高、賣相不優,但是香氣較傳統濃郁迷人、口感豐富有層次,膠質多又不咬舌,最重要的是,對生態環境有幫助,又有食品安全保障。」巴錦楙的成敗,其實並非他一人的事,一旦他能夠將有機種植的獲利模式建立起來,未來可能影響全台 1 萬公頃以上的現有鳳梨種植面積,轉型為有機栽植,吸引其他農人,共同追求對土地友善又能獲利的栽植方式。

而這片閃耀在巴錦楙夢田裡的黃色金鑽,則成為台灣有機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代言人。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