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破,不一定火氣大!

  • Share this:

火氣大的現代醫學觀

若有痔瘡、便血,一般人會稱其為「大腸火」,感冒時產生的火氣稱為「感冒火」,頻尿、小便刺痛稱為「膀胱火」,頭痛、失眠則稱為「腦火」,種種有關火氣的稱謂,不一而足,雖然失之嚴謹,但卻不失為描述患者情境的一種方法。

虛火者,夜間口乾但不喜飲,嘴唇乾紅,臉頰及手腳心有微熱的感覺,盜汗,眼睛乾澀;喝青草茶反而不舒服。

以生殖系統而論,其動情周期有調整或縮短的趨勢。在病理研究方面,則多為急性炎症、組織細胞腫脹、變性、壞死的表現。

「口渴喜涼飲」是由於熱量過剩,從體表及呼吸道蒸發的水分增多,唾液分泌減少。「煩而多言」可能是體溫、代謝增高時,大腦皮層細胞興奮性增高所致。

「小便短赤」可能因小便濃縮,也可能因熱量過剩時分解產物增加,特別是與蛋白質分解增強、代謝產物增多有關。「大便秘結」則是由於水分蒸發過多,大腸對其內容物水分的吸收增加,造成大便過分乾燥不易排出。

想要治療火氣大,還是要先分清中醫所謂的實火和虛火,而且必須知道是屬於那一個臟腑,如此治療,才不致於因為藥物太苦寒,或處理方向錯誤,落到敗胃傷身,甚至倒陽的地步。尤其大部分的民間青草藥,多屬大苦大寒,更要小心。

此外,腸胃道有火的患者,可以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以增加腸蠕動,促進腸胃的新陳代謝;如果大便乾燥時,還可以喝蜂蜜,加適量的檸檬,以增強排便功能,加速體內毒素的排除。 ( 作者亦為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