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孩子根本的背景知識
在台灣,因為過去聯考只考部訂課本的關係,出現了教科書和課外書的分野,使老師、家長不准學生讀課外書以免擔誤教科書的學習。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知識是沒有分課內和課外的,因為它是相通的。知識越廣泛的孩子越容易學習新的知識,也越容易與人溝通。雨果在《悲慘世界》出版後,出去渡假,但是心中念念不忘這本書的銷售情形,所以他寫了一封信給出版家,信中只有一個字: “?” 這個出版家非常了解雨果,立刻回信,信中也只有一個字: “!” 這是歷史上最短的通信。在國外,學生會會心的微笑,了解這故事的意義。在台灣,學生面無表情,因為他們不知道雨果是誰,也沒有看過《悲慘世界》。過去我們說某個學生很聰明,一點就通,其實指的是他一經指點,原有的背景知識就立刻跳出,幫助他了解現在的情境。所以要幫助孩子學習必須從根本的背景知識建構做起,去坊間的記憶補習班補習,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試問,當有電腦替你記憶時,還需要浪費寶貴的腦力資源去做機器可以做的事嗎?
讓孩子自主分配時間
我們常覺孩子小,不懂事,不會自己經營時間,其實,如果放手讓孩子試一次,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他對自己生活的安排是很有主見的,這裡,先要提醒的是信任不等於放任,信任他自己安排時間不等於放任他隨便過日子,給他這個權利之前,一定要先讓孩子了解光陰的可貴,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愉悅,沒有父母嘮叨的輕鬆,但是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做到答應父母的條件。
我的孩子很愛打電動,他說最痛苦的事就是打到最精彩的時候被勒令停業去做功課,我自己很了解這種滋味。因此,他告訴我,如果他做到我要求他做的事,打電動的時間由他自己安排,我們約法三章,只要把一天該做的事做完,時間如何分配由他,每天睡前檢查一下進度,只要有一次違規,這項特權就取消。結果發現效果非常之好,電動打累了,他就站起來拖拖地板,洗洗碗,澆澆水,活動一下筋骨。有時,不想打就去看書,打的多了,心中有罪惡感,書就看的勤快些,他也會在我下班前,先把屋子收拾好,使我回家覺得窗明几淨,心情愉快(他說這是報答我對他的信任)。我的孩子從國二下起開始經營自己的時間到現在五年了,雙方都很愉快,最主要是他覺得我尊重他,為了維持這個尊嚴,一夕之間,他突然不要我操心了,自已會開鬧鐘起床,自己做功課。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父母操心的程度不同,但是尊重他,使他自重自愛應該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法則,心甘情願的效果絕對是比打罵逼迫好。
暑假是孩子去探索新奇,決定他自已興趣志向的時間,在沒有課業的壓力下,他可以好整以暇的去讀他喜歡的書,思索他將來要走的路,這一點的空白時間一定要留給孩子。我們常說外國孩子成熟,自主性高,獨立性強,這是不是也反映出他們的父母不像台灣父母呵護的那麼周全,他們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去外面探索、去遊歷、去體驗新奇?我們常覺暑假是孩子變化最大的時候,開學時,很多老師都有學生長大了、成熟了的感覺,除了三個月不見,耳目一新之外,這段休息時間是孩子整理過去、預期未來的時間,許多的整合是要有時間、空間的配合才會發生,心靈需要自由,沒有束縛才得發揮,極權政治下很少有藝術創作就是這個道理。
作父母的如何把握每一個暑假陪伴、指引孩子,讓他在思索人生的道路時有個正確的方向,我想比填滿他的作息表來的重要。表面上看起來,他好像沒有學到東西,因為沒有補習班的證書可來作證明,但是他得到的無形知識可能更多,知識的內化是需要時間的。留白,主體才會突出,當行程塞的滿滿時,再好的頭腦也是枉然。請留一些時間給孩子,讓他自主分配他的時間。
讓孩子盡情的玩
至於父母白天要上班的家庭,我們在美國的一些經驗或許可以提出來供參考。在暑假之前,(通常在春假時)我們就打聽好孩子暑假可以上的夏令營,家庭富裕的可以送到外州的避暑勝地去學騎馬、擊劍;我們則是送孩子去學游泳,花式跳水,及各種球類,即所謂的運動營,早出晚歸,孩子在運動營中可以交到愛好同類運動的朋友,因為興趣相同,他們的友誼也維持的很久。就像人家說「愛好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一樣,愛打球的孩子也不會學壞,因為一天下來已經沒有力氣去學壞了。暑假中,孩子是儘情的玩,沒有任何暑期作業,也沒有返校日,也就是說,暑假就是暑假,沒有附帶條件。我記得上課的最後一天放學時,孩子們興高彩烈的衝出校門,嘴裡喊著 “No more Schools, no more books, no more teachers’ dirty looks!” 。真的很像湯姆歷險記中,馬克吐溫所描述的童年。
當我們說「童年只有一個」時,那個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 來自於網路的流傳~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