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兒詞 ~ 包美聖
圈兒詞
詞 : 宋朝朱淑貞 曲 : 黃南傑 / 魏裕峰 演唱 : 包美聖
《圈兒詞》 ~ 畫出來的情意 " 圈兒詞 " 碑 D 宋代錢塘(今杭州)女詞人朱淑真,其夫外出遠行久久不歸,便寄去一信,信上畫了很多大小圓圈。其夫看了背面幾行小字後,才弄清大小圈兒是一首詞。詞曰: " 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裡,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我密密加圈,你密密知我意 ......(原詞)" 她死後,其夫將這 " 圈兒詞 " 刻在碑上作為紀念。 《圈兒詞》帶有遊戲性質。但我們從中也可以受到啟示。這些圈兒有大的,有小的,有單的,有雙的 ...... 不同的圈兒,有的代替字,有的代替詞,有的代替了句子。總之是代 替語言的。但由於這些符號是朱淑貞個人創造的,如果沒有後面的解釋,她丈夫也看不明白。 這就說明文字不是某個人關著門兒造出來的,即使關門造出來了,也發揮不了記錄語言的作用,不能成為人們交際的工具。任何文字都必須有被社會公認的固定的讀音、固定的字形、固定的含義。否則,就不是文字。
朱淑貞寫圈兒詞並不想造字,不過是想和她丈夫開個玩笑罷了。
圈兒詞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後編)
相思欲寄從何寄 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 心在圈兒裡 我密密加圈 你須密密知儂意 單圈是我 雙圈兒是你 整圈兒是團圓 破圈兒是別離 還有那說不盡的相思 把一路圈兒圈到底
民間至今還流傳許多朱淑真的故事,她匠心獨運的佳作仍膾炙人口。
如朱淑真的 “ 題詩鬥州官,贖驢救父 ” 故事,講的是州官因朱父騎驢進城時將其撞到,怒而扣驢抓人,朱淑真遂為父求情。州官考她才學,以 “ 夜 ” 為題,要求用詩說出八個 “ 不打 ” ,卻不能用一個 “ 打 ” 字。如能應答,自當放人還驢。因此,便有一首 《不打詩》 :
月移西樓更鼓罷 ( 不打鼓 )
漁夫收網轉回家 ( 不打魚 )
賣藝之人去投宿 ( 不打鑼 )
鐵匠媳婦正喝茶 ( 不打鐵 )
樵夫擔柴早下山 ( 不打柴 )
飛蝶團團繞燈光 ( 不打繭 )
院中秋千已停歇 ( 不打秋千 )
油郎改行謀生涯 ( 不打油 )
毛驢受驚碰尊駕 , 乞望老爺饒恕它 。
大家不難從這些軼事趣聞 , 以及朱淑真存世的其他詩文中 , 感悟她的聰慧睿智 。
死後其詩詞連同屍骨一道為其父母所焚化 , 百一不存 。 宋宛陵魏端禮輯其焚餘之作 , 編成 《 斷腸詩集 》及《 斷腸詞 》。
( 引用 琴韻小筑 ) 宋女作家-號 幽棲居士 * 朱淑真斷腸詞全集 [25首] *
~~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gudianshici/156.htm
緣情愛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