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樟樹
當高鐵列車風馳電掣、呼嘯而過新竹市風空地區,屹立於一旁的開山伯公老樟樹,孤獨的身影、俯瞰蒼茫大地,像是不間斷地向來往的過客述說著自己的生命故事。
位於金山面六鄰風空地區小山丘上的開山伯公,據說在清朝時期,其旁樟 樹成林,周遭曾有焗腦的腦寮,提供附近地區客家人擔任腦丁的就業機會。經過了不斷的砍伐與時代變遷,當地目前碩果僅存三棵老樟樹,分別為風空伯公老樟樹、山頂伯公老樟樹、開山伯公老樟樹。它們之所以沒有被砍伐,是因為生長位置在客家人祭祀的伯公(土地公)廟後方,儼然成為伯公「生命共同體」的「伯公樹」。
新竹市最高齡的老樹─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樟樹,最為新竹市民津津樂道;蒼翠茂盛的老樹下,有座雕琢樸實的伯公廟,為石材打造。廟裡有尊石雕土地公像,造型古樸自然,廟後以卵石環砌成半弧型的護坎,彷彿渾然天成似的。老樟樹下景觀幽靜,是理想的風水廟地;另外遼闊的四野,清涼的樹蔭,加上樟樹散發著陣陣幽香,也是靜思、休憩的好去處。
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樟樹至今還流傳二則故事,為當地人傳誦。其一是:頭重埔一位林姓瘖啞人士,因鋸斷老樟樹枝幹製作牛軛,遭受伯公責罰生病,後經家人準備牲禮祭拜伯公才不藥而癒。另外還有附近營區士兵砍伐老樟樹枝幹當柴火,頓時肚子疼痛,不得不棄置樟樹枝而逃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任意攀爬老樟樹卻安然無事。
開山伯公老樟樹,樹齡約三百餘年,胸徑 1.4 公尺 ,樹高 25 公尺 ,是新竹市最高齡的老樹。民國八十五年,高鐵計畫路線通過這棵老樟樹,而面臨砍除的命運,除了當地最具特色的地標憑空消失之外,地方上的傳統信仰也遭受波及,為此筆者結合專業團隊及地方居民共同思索以「紅布與綠樹」、「科學與人文」為主題的社區營造保鄉護樹運動全面展開,稱為「風空主義」。風空人勇敢站起來用紅布與信心保護自己的伯公與老樹,開啟了新竹市前所未有的自然與人文保衛戰。同時,金山面社區營造工作室,陸陸續續舉辦多次老樹之旅與座談會,秉持的素願正如同伯公廟的對聯: 正直降百福,神靈集千祥 ;祈願伯公庇佑風空護持地方,期望更多人知道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希望高鐵計畫放過開山伯公與老樟樹,以免破壞地方傳統信仰與自然生態環境。
由於筆者、文化工作者陳板、社區居民及環保人士的多方努力,民國八十七年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殷琪決定原地保留老樟樹,改變施工方法,並且讓高鐵為了這棵老樹繞道。同時,因此催生了「新竹市樹木及綠資源保護自治條例」,更廣泛及深遠的保護了樹木和綠資源。
從抗爭護樹社造運動、高鐵變更設計讓道保留老樹、社造博覽會老樹展覽、延攬樹醫診治老樹、老樹伯公移位轉向、修剪老樹枝幹保障行車安全、老樹樹幹腐朽為延樹齡集謀對策、拍攝老樹電視廣告、拍攝老樹平面媒體廣告、拍攝老樹車站燈箱廣告等,一連串的護樹、愛樹行動,使得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樹享受到最尊貴的榮耀與維護,也成為新竹市最具知名度的老樹。如今風空是觀看高鐵 700T 型列車,以時速 三百公里 從「新竹市第一樹─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樟樹」旁奔駛而過的最佳景點,也讓「高鐵與老樹」的共存共榮傳為佳話。
300 年老樹 VS.300 公里極速
「新竹市第一樹」讓高鐵改道 社區營造與重大建設雙贏
■ 吳慶杰
昨天在新竹市風空看到了高鐵 700T 型列車,以時速 三百公里 從「新竹市第一樹 ─ 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樟樹」旁奔馳而過,身為前金山里里長、金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在工作上、接觸上的認知,有幾句話想借貴刊一角一吐為快。
長期以來,國內各項重大建設總是肆無忌憚的改造地景,遇屋拆屋、見樹砍樹,似乎成了標準的作業模式。因此,很多的歷史建築和蒼勁的老樹,一夕之間化為烏有。然而,肩負著台灣西部走廊「一日生活圈」建設重責的高速鐵路,為了「新竹市第一樹 ─ 開山伯公三百年老樟樹」,卻變更原有路線及施工方式,創下重大建設光環下,老樹得以免於遷移、原地保留的先例。
老樟樹得以保存下來,不僅是台灣高鐵政策上的美談,背後還創造出「金山面」社區總體營造的故事。在面對高鐵的威脅時,老樹的保存就跟居民情感緊緊連繫在一起。也正因為社區居民一心保護老樹,讓社區居民找到全體動員的切入點,使「金山面」的社區營造從此出發,進而擴及整個社區自然生態的保護。
風空老樹的保存,激起社區居民對於社區環境的重視,同時也對公共工程部門與相關單位一記棒喝。儘管這次事件凸顯當初高鐵路線規劃的粗糙,但是讓大家重新思考工程開發與在地資源相容的必要性,不能說不是另一收穫。
更值得欣慰的是,風空老樹使新竹科學園區打開封閉已久的大門,開始和社區協調解決相關事務;還有,新竹市政府從此將老樹保護與列管。
風空老樹的保存不應被看成一次偶發事件,它應該被當成範例,因為老樹與人一樣都會成為過去,只有人和大自然相互融合才是永續發展的關鍵。本人為了新竹市金山面老樹的保存,從八十五年開始,持續三年與高鐵相關單位抗爭。最後,終於獲得台灣高鐵殷琪董事長的善意回應,把老樹保存下來。已經快十年了,這些日子以來,老樹每天看到身邊地景的轉變,也珍惜著這個可以彼此共存共榮的機會。對老樹而言,這將近十年的光景或許只是年輪上的延續,但這卻是見證現代化建設與老樹並存的最佳典範;同時,更承載著許多努力於老樹保存和台灣高鐵建設人員辛苦的汗水,如今,老樹多了一條現代化高鐵的陪伴,老樹跟高鐵不是在比高,而是企盼雙方能夠一起永續發展下去。盼望高鐵爭議早日平息,不久的將來我們真正能夠享受政府、社會及投資大眾三贏所帶來的好處。 ( 2006-06-25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作者為前金山里里長,現為金山面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