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伯公的聯合辦公室─集福宮

  • Share this:

集福宮的伯公、伯婆。

未登龕前集中置放集福宮六座土地公的伯公塑像、福德正神香位、香爐與聖筊。

楓樹伯公香爐。

楓樹伯公原位於金山里七鄰,現今華邦三廠附近,七十九年科園三期徵收為工業

區後,伯公遷至集福宮。

三角伯公香爐。

三角伯公原位於金山里五鄰,現今旺宏二廠附近,七十九年科園三期徵收為工業區。

上庄伯公樂捐芳名錄。

上庄伯公福德正神香位。

上庄伯公原位於金山里,現聯華電子廠附近,七十九年科園三期徵收為工業區後,伯公遷至集福宮。

科學園區近年發展迅速,乃不斷徵收週邊土地、民宅,興建三期廠房。金山里、仙水里與園區為鄰,因此亦在徵收範圍之內,除了七百餘戶房舍被拆除之外,另有六座土地公廟,亦同遭拆遷。科學工業園區為順應民情,並兼顧社區之整體景觀,乃將分散各庄頭之土地公廟集中一處,編列經費斥資三百一十萬元,鳩工建造一美侖美奐之廟宇於三期安遷戶社區之內,此即為集福宮之緣起。

集福宮竣工伊始,百事待舉。時筆者身為里長,故勉力居間奔走,並獲園區聯華、元太、華隆微、飛利浦等四家公司各資助五萬元,委由劉 振 變 、張榮富先生主持,於八十三年十 一月一日 奉請六位福神,包括金山里的「上庄伯公」、「三角伯公」、「楓樹伯公」、「龍尾伯公」、「水頭伯公」及仙水里的「皮鞋廠伯公」入主成儀,並於八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正式登龕。

其後成立集福宮管理委員會,筆者忝為主任委員,另邀集江清源、范銘樣、徐曜欽先生參與,組織初具。為使集福宮規模更加完整,建築更加宏偉,設備更加充實,逐與委員們精心籌劃,增建主廟之左右廂房,搭蓋天棚,增加戲台之遮雨設施,另外美化、綠化週邊景觀,務使集福宮通體完善,功能多元化。集福宮除供作祈福祭拜之正常用途,尚可演戲、酬神,兼做慶典活動、表演助興之用,以及大眾休憩活動之場所。在科學園區各廠商及眾信士的捐輸贊助之下,於八十六年四月六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正式報竣啟用。

科學園區蓬勃發展,不斷擴建三期廠房。大肆開發的結果,瓦解了傳統農業社會的型態,將原本散發居四處各具特色的伯公廟遷離原地。經地方熱人士的努力,六座土地公的聯合辦公室─集福宮,終於亮麗耀眼的轟立在三期安遷戶空曠的原野上,接受信徒的上香祈福,也算是舊有信仰祭祀圈的重新組合。金山面地區的信眾再度擁有自己的伯公了。

集 福 宮 廟 誌

科學園區近年發展迅速,不斷徵收週邊土地、民宅,興建三期廠房。徵收範圍中共有六座土地公廟,為順應民情並兼顧金山社區整體景觀,乃將分散之土地公廟集中一處,編列經費斥資千萬元鳩工建造,因名之為集福宮。

集福宮於八十二年 農曆二月十五日 酉時開工,立子山午向,主事者地理師呂永寈先生。肇基之時,正值園區三期開發初始,黃沙滾滾、風煙漫天,瓦礫、斷垣、殘壁分散四野,怪手、卡車、吊車呼嘯其間,景況空前、欹歟盛哉。廟宇施工於荒煙蔓草之中,戲台興築於風沙蔽日之際,經年累月,雕樑畫棟,念茲在茲,以迄於成。乃得建築之精妙,承襲文化之神髓,美侖美奐,巍峨矗立於金山地界。

集福宮竣工伊始,百事待舉,幸里長吳慶杰居間奔走,並獲園區聯華、元太、華隆微電子、飛利浦電子等公司各資助伍萬元,委由劉 振 變 、張榮富先生主持,於八十三年十一月一日奉請六位福神,包括金山里的「上庄伯公」、「三角伯公」、「楓樹伯公」、「龍尾伯公」、「水頭伯公」及仙水里的「皮鞋廠伯公」入主成儀,並於八十四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正式登龕。

其後成立集福宮管理委員會,邀集江清源、范銘樣、徐曜欽先生參與,組織俱備、眾志成城,遂集資募款、搭蓋天蓬、購置香爐、增建左右廂房、綠化美化週邊及增添戲台遮雨設施,所有建築,渾然一體,長年供奉,風雨不輟,四時興焉。為感念神明庇佑,各方鼎助,建廟遷廟,一氣呵成,並期永續傳承,以垂久遠,因為之記。

集福宮管理委員會 謹識

中華民國 八十七 年 歲次戊寅 年 八 月 吉 日

附錄:

金山面地區早期的伯公因為科學園區的徵收大多已經拆除,這些伯公其中有六座包括上庄伯公、三角伯公、楓樹伯公、龍尾伯公、水頭伯公、以及皮鞋廠伯公,現已共同入主成儀,聯合於三期安遷戶社區內的集福宮辦公,可以說是附近居民與科學園區廠商的最佳守護者。

除此之外,科學園區週邊尚存有幾座伯公,包括位於介壽路旁關東橋派出所後方的「槺榔伯公」,其旁有著兩棵分別為兩百年之齡的老樟樹及相思樹,加上石板雕砌的伯公祠,構成一幅漂亮的景緻。其他的伯公則有被喻為竹科一期廠守護神的「文瓊山伯公」與盤根錯節的老榕樹、交通大學校門前的伯公廟、科園社區的三福宮,以及台積電 2 廠與 5 廠外圍的伯公廟,都各具特色。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