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建築物漏水高壓灌注止水常見施工法簡介

  • Share this:

一般建築物漏水 高壓灌注止水 常見施工法簡介

序言 : 經常可從隧道或構造物發現有漏水現象,關於補修漏水已有各種工法使用中。然而一般僅將漏水處施以表面覆蓋而已,不久又會產生二次漏水,甚至三次漏水,四次漏水。這是因為從隧道或構造物內側地盤流出之地下水,經由裂縫、接縫或蜂巢處流出,此時若不根本加以阻檔,則將無法完全止水。所以,近來台灣開始使用注入止水劑之工法。其效果卓越,廣為建築界、營造界一些重大建設工程之業主接受。如地下鐵、衛生下水道、捷運系統等,甚至一般建築工地及民宅修護。現將使用 高壓灌注止水常見施工法 加以敘述。

一、使用材料:

1 止水劑:遇水反應型止水劑,為親水性 ( 疏水性 ) 之 聚氨酯與水接觸反應硬化成為強韌之橡膠狀彈性體,止水效果強且無毒性。

2. 止水針頭:固定於結構漏水處表面,便於注入。

二 ~ 工法

本工法大約可分為施工縫漏水、混泥土龜裂漏水、蜂巢漏水等。

工法如下:

A 施工縫、結構體戮裂漏水處理 :

a 於施工縫、裂縫最低處左或右 5cm 一 1 0cm 處傾斜 45 度角鑽孔至結構體厚度之一半深度,循序由低處往高處鑽,孔距為 20c m 一 30c m 為宜,鑽至最高處再一次埋設灌注針頭。

b. 注針頭設置完成後,再以高壓灌注機由下往上注入止水劑直至發現止水劑於結構體表面滲出時,再灌注其它針頭。

c 止水完成後,即可去除灌注針頭,再將孔洞封口填補。

B. 蜂巢漏水處理 :

a .在蜂巢範圍處,每隔 25c m 一 3 0cm 鑽一孔,深度為結構體厚度之一半為宜,再埋設灌注針頭並加以旋緊固定後再以高壓灌注機注入止水劑。

b .灌注順序可從最低處之灌注針頭開始灌注,當蜂巢內經由止水劑發泡填滿硬化後,從表面滲出時再 l ― 廈序向高處進行灌注,止水劑經與水反應後會所有的細縫填滿,即可完全解決漏水問題。

c .止水完成後,即可去除灌注針頭,再將孔洞封口填補。

C 、窗框漏水處理 :

a .確定漏水處在窗框下緣時,以標準制式窗為例,請在窗框下緣兩邊窗角距離 RC 面 5 ~ 1 0cm 的位置埋設針頭,鑽尾需對向窗角傾斜 45 度角鑽孔,下緣中間位置再鑽孔埋設一支針頭,另在窗框兩側離底座約 25c m 處,同樣距離 RC 面 5 ~1 0cm 的位置各鑽一孔埋設灌注針頭,鑽尾需對向下緣鑽孔。

b .灌注止水劑前建議先行灌水,之後再進行灌注止水藥劑,止水劑經與水反應後會將窗框內中空部份與 RC 面內部裂縫填滿,即可完全解決漏水問題。 c 止水完成後,即可去除灌注針頭,再將孔洞封口填補。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