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儸紀活化石─觀霧山椒魚紀錄片 6日首映

  • Share this:

由雪霸國家公園委託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陳進發,所拍攝的侏儸紀孑遺─觀霧山椒魚的故事,即將於6日首映,這部紀錄片的完成,不但揭開山椒魚生活史的神秘面紗,也讓陳進發榮獲2007年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白金牌獎等多項國際殊榮。

第一眼看到觀霧山椒魚的小朋友,大概都會以為看到的是蠑螈或是壁虎,但觀霧山椒魚卻是不折不扣的兩棲類動物,而且是從一億八千萬年就存活至今的活化石。觀霧山椒魚在冬天繁殖,雄性和雌性山椒魚會不約而同的進入水中繁衍後代,雌魚一次可以產下四到十五顆卵,藏在一對形狀像豆夾的卵夾裡。繁殖期時,雄魚會一直在卵夾旁守候著,擔負起護卵的任務。到了夏天,小山椒魚的鰓退化之後,牠們就會爬上陸地,躲藏在森林底層鬆軟的腐質層或是石頭底下活動覓食。

臺灣的山椒魚最早在二十世紀初被發現,但是因為數量稀少,讓很多學者還不了解山椒魚的生活史。而觀霧山椒魚是1996年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被發現的,因為牠的體型、體色和其他地區的山椒魚有明顯不同,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新品種。

雪霸國家公園表示,經由紀錄片的完成,將可以建立一套有效的山椒魚保育方法。而配合紀錄片的首映,台北市立動物園也推出山椒魚創意著色比賽、生態特展、以及山椒魚寶寶爬行比賽等活動,希望喚起家長帶著小朋友一同關心山椒魚。

山椒魚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