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動物園園長葉傑生:研究貓熊的科學家發現,貓熊早期是肉食動物,後來轉化成草食,才存活至今。
----------------------------------------------------
為何大熊貓不以肉為主食卻歸類為食肉目?
2009 年 12 月 13 日 ,大熊貓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正式完成,這是中國首次繪製出大熊貓基因組精細圖。本次測序涉及了大熊貓的 21 對 染色體 上的 2 萬多個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大熊貓是 熊科 的一個亞種,並且與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物種中 狗 的基因組最接近。中國科學家解釋了:「為何大熊貓具備肉食動物的生理特徵卻不以肉為主食」,由新發現大熊貓的 基因 是關鍵,一個名叫「 T1R1 」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貓無法感覺肉類的鮮味。
----------------------------------------------------
貓熊吃竹子的姿態最為可愛,其獨特坐姿特別稱之為 " 貓熊坐法 " ,就 是將雙腳伸到身體前面,與其說是臀部著地,不如說是以腰部的下端接觸 地面,稍微將上軀體向前傾斜而坐,然後用一隻前腳握住竹莖,再把竹子 從側面伸進嘴裏。一般草食動物是不會用腳緊握住想吃的 植物,然後才送 到囗裏,即使是肉食動物也很少具有上述的取食動作,貓熊這種取食動作 很可能是以竹子為主食之後,才逐步發展出來的習性。
就動物學而言,貓熊是屬於肉食性動物, 這可從牙齒的構造上看出來
貓熊以竹子、竹筍等為主食,但是動物分類學上卻屬於食肉目 (Carnivora) 。無論牠將歸屬於那一科.貓熊和食肉目中的熊有較近的類緣 關係,根據推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成今天不同的面貌。
貓熊的牙齒是正面的門齒較兩側的犬齒來得小,這與肉食動物基本上十 分相似,無法使用門齒來咬斷植物性的食物 ; 但是裏面的臼齒很大而十分 適合磨碎食物.貓熊的腸子也較草食動物短了很多,這種肉食動物的特徵使 我們能移明瞭貓熊食性的演變。
--------------------------------------------------
在 舊約《以賽亞書》 第 11 章第 7 節,先知曾預言:日後獅子會像牛一樣吃草,並且和小牛躺在一起,這種時代將會來臨。網路上有一則關於一隻吃素的獅子的真實故事(網址 http://www.vegetarismus.ch/vegepet/tyke.htm ),這隻叫「小淘氣」的獅子住在加州「隱密山谷大牧場」,由喬治與馬格麗特 ‧ 蔚絲特柏夫婦所飼養。根據科學研究顯示,獅子如果不吃肉,就會無法存活,所以四年來,蔚絲特柏夫婦一直嘗試餵「小淘氣」吃肉,不過這隻母獅子卻堅持吃素,而且吃素後一直都很健壯,事實上,牠和一般人所看到的獅子一樣健康。後來有位訪客提醒喬治:在 《創世記》第 1 章第 30 節,上帝說每種動物都以綠草為食 。蔚絲特柏夫婦才終於接受「小淘氣」吃素的事實。這隻母獅子吃素後,漸漸地變得非常溫和,任何動物都可以和牠躺在一起,連「最具危險性的人類」也不例外。
獅子的真實故事,牠後來被森林管理員取名為「卡穆妮可」(受祝福的意思)。 牠不惜付出時間來保護一隻小羚羊,將那些虎視眈眈的鬣狗、胡狼和其他掠食動物趕跑,牠對待那隻小羚羊,視如己出,並且讓小羚羊依偎在牠身旁,一起躺在草地上 。在肯亞的野外,母獅子撫養羚羊,是相當令人驚奇的事。羚羊和母獅子一起並肩漫步,就像聖經所說:「小羊和獅子將會躺在一起。」
--------------------------------------------------------
過去有些時期是這樣,但在地球人類的歷史不完全是這樣,很久以前是這樣,現在若所有人類吃素,地球整個氣氛會改變、磁場會改變,所有地球眾生的命運會好轉,所有動物會停止吃肉,羔羊會真的躺在獅子身旁,就像聖經中描述的;記得尤迦南達的書《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中,他描述一隻完全不吃肉的獅子,若有人供養肉給她時,她甚至拒絕,因她與她的瑜珈師父都吃素。若有更多人吃素,磁場會改變成慈悲與愛的高境界,動物也會受影響而改變習性,那天可能很快來臨,誰知道?要保持肯定!」
-----------------------------------------------
聖經舊約以賽亞 11:7 『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
----------------------------------------------------------------------------
我們要看到 『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
我們人類必須先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