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假途伐虢
春秋時,虞、虢兩國緊鄰著晉國,晉國一直想併吞他們。晉獻公就利用名馬和寶玉來收買虞公,讓他答應借路,方便晉國攻打虢國,甚至虞公還派兵幫晉軍帶路,晉國因此順利攻下虢國的下陽。三年後,晉國又再度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這時虢國大夫宮之奇便勸諫虞公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並說明虞和虢兩國之間的利害關係,希望虞公不要再借路,而應該兩國聯合起來對抗晉國。虞公不聽,還是借路給晉國,這時,宮之奇便預言:「虞和虢會同歸於盡,等不到過年就會滅亡。」說完便帶著家人逃到別國。果然,過年前一個月,晉國滅了虢國,虢公逃到洛陽。晉軍回程時,乘虞國沒有防備心,發動突襲,輕易地把虞國也消滅了。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指用對方給自己的方便,來掩飾自己的企圖,趁機再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達到真正想要的目的。
解釋:
輔車相依: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25. 偷天換日
明世宗是一位非常迷信的皇帝,其中有位叫藍道行的算命仙,是最受他寵愛的道士,這是因為他曾經通過世宗的一項考驗。有一次,世宗為了測試藍道行的功力,就派一位太監送密函給藍道行,送到時就將信燒掉,並叫太監對他說:「密件中寫著皇上要問你的問題,你法術高強,請把答案告訴我,好讓我回去稟告皇上。」藍道行一聽急了,心想:「沒看,怎麼會知道信裡寫什麼?這一次要被砍頭了。」突然靈機一動,藍道行就跟著太監去見世宗。藍道行對世宗說:「屬下懂得招神的法術,不過您今天派來的
太監不夠虔誠,神明不肯現身回答問題,小的自然答不出來,大膽請皇上再派一位虔誠的太監送信來。」由於世宗太迷信,就派另一個太監送信,藍道行早有準備,在燒信前,趁太監不注意時,將真信與預藏的假信對調,燒掉的是假信,信裡的內容就被藍道行知道了。世宗不知情,聽到太監帶回來的正確解答,從此對藍
道行的法術更加的相信。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就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當中,將東西換過來,欺騙對方,來取得勝利,也就是調包的意思。
26. 太監阿丑演戲
明憲宗昏庸無道,太監汪直最受寵,汪直和他的兩名手下王越及陳鉞,無惡不作到處欺侮官員和百姓,官員怕得罪汪公公,也不敢對憲宗說出真相。當時,有一位擅長演戲的太監,叫做阿丑,因為多才多藝又幽默,很得憲宗喜愛。有一次,憲宗叫阿丑一班人演戲,阿丑演了一齣「醉酒」的戲碼。阿丑一出場便東倒西歪,演一位喝醉酒的人,胡言亂語,四處罵人,用詞詼諧,看戲的人都笑個不停。接著,路人上場,大叫:「大官出巡,閒雜人肅靜迴避!」沒想到,醉漢阿丑東比西指說:「什麼大官小官,黑狗白狗,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大爺我先在這裡喝酒,你才應該繞道走才是!」路人急了,改口說:「皇上駕到…」阿丑笑:「皇上還在睡夢中,迷迷糊糊,比我還醉呢?」路人心想:「連皇上都不怕,我還有一樣法寶,不信你不怕!」接著大叫:「汪公公駕到。」就看到阿丑一副被嚇得屁滾尿流般,馬上趴在地上直發抖說:「小的該死!小的該死!」憲宗看到這裡,雖然很不高興,可是心裡完全明白了。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不從正面直接施加壓力或警告、責罵對方,而是用拐彎抹角的影射方式,產生嚇阻、威脅作用,來達到目的。
註:「詼諧」是指談話風趣、幽默的意思。
27. 司馬懿裝病奪權
三國時,魏明帝死前任命曹爽為輔佐大臣,幫年僅八歲的太子管理朝政,曹爽為了獨攬大權,就建議廢帝以及立司馬懿為大傅,希望藉由升官,將司馬懿的大權搶過來,司馬懿知道實力不如曹爽,便裝病請假回家休養。曹爽不放心便派李勝到司馬懿家中看看是不是真的生病。李勝看到婢女扶著兩眼無神、走路不穩的司馬懿到大廳見客,李勝對司馬懿說:「我要到荊州當刺史,今天是來向您辭行的。」司馬懿有氣無力的說:「并州離胡人很近,你要小心安全喔!」李勝回答:「是去荊州,不是并州。」司馬懿又說:「什麼!原來你已經去過并州了!」李勝心想他真的病得不輕,這時,又看到婢女端著藥出來,司馬懿喝藥流得嘴角和衣服都濕了,完全看不出以往威風八面的英姿。
李勝回去報告曹爽自己看到的景象,並說:「我看他大概活不了多久了,不用擔心。」曹爽大笑三聲,從此再也不管司馬懿。第二年春天,司馬懿趁著曹爽等人去京城祭祖時,便發動政變,揭發曹爽兄弟的惡行,更以陰謀叛變的罪名,將曹爽兄弟等人全部處死,魏國政權又再度回到司馬懿的手中。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
外表上好像裝瘋賣傻,什麼事也不做,其實一方面是怕對方起疑心,一方面在暗中等待有利時機,再一鼓作氣出擊。
28. 楊津捉強盜
南北朝時岐州刺史楊津,有一次,碰到一件強盜案子,一位路過岐州的商人,所有貴重的財物都被洗劫一空,趕緊到官府報案。楊津根據商人的描述,知道強盜的口音不是本地人,所以就進一步問清楚強盜做案時所穿的衣服樣式、顏色和外表特徵等等細節。接著把屬下全部叫來,要他們到街上散布消息,讓大家知道有個人在城門外被人殺死,因為查不出來他的身分,只好公布衣著及特徵,希望他的親戚或家人可以出面指認。消息傳得很快,過了三、四個鐘頭後,果然,有一位哭哭啼啼的老婦人到官府來認屍,楊津又問了她一些更詳細的問題,確認犯人應該是她的兒子沒錯。於是就派人到老婦人家的四周埋伏,黃昏時,婦人的兒子一進門便被官兵抓住,並當場在他的身上搜到商人被搶走的財物,人贓俱獲,想賴都賴不掉,犯人只好乖乖認罪。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不從正面直接施加壓力或警告、責罵對方,而是採用拐彎抹角的影射方式,產生嚇阻、威脅作用,來達到目的。
注釋-
洗劫一空:指財物被搶得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有剩。
人贓俱獲:指嫌犯與不正當取得的財物同時被捕獲。
29. 翠花用鞋嚇賊
張家灣有個獵人叫張誠,有一天傍晚,張誠的妻子翠花看到有個人在門外探頭探腦,就跑去關門,沒想到被他衝進家裡,並在客廳的椅子上坐下,接著對她說:「大嫂,天快黑了,讓我住一晚,明天一早我就走。」翠花心想:「丈夫不會馬上回來,我也打不過他,怎麼辦?」這時,她從布簾縫隙瞄到床底下丈夫的一堆鞋子,靈機一動。翠花邊倒茶邊說:「出外靠朋友!先喝口茶,我去準備洗腳水。」接著翠花就到床下拿出六雙鞋子放在客廳,再搬來一大盆水,山賊就說:「大嫂,一雙鞋子就夠了,再說我也用不著這麼多水呀!」翠花回答:「一雙是給你換的,其他是我老公和親戚待會兒回來要換的。」山賊東張西望地說:「我怎麼沒看到他們?」翠花說:「他們在屋後山腳下幹活,應該快回來了,你先坐一下,我到廚房做飯,等他們回來就可以吃飯。」山賊知道事情不妙,就趁翠花在廚房忙時,趕緊溜走。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本指樹上花朵靠著樹枝交錯伸展的姿態,能更突顯整體的陣容浩大,並使人感到眼花撩亂。此指當自己的力量不夠時,可藉由外來或假象的力量,來壯大自己的聲勢,達到嚇阻或擊退敵人的最終目的。
30. 黑吃黑
有一個小偷跟著兩個強盜去某戶人家偷東西,強盜們在屋頂先用繩子將小偷放下去,要小偷負責偷值錢的財物,並把財物綁在繩子上讓強盜拉上去,就這樣拉了三次,算一算已經偷了不少的東西。最後一次,小偷就把珠寶和自己一起裝進一個木箱裡,強盜們在拉的時候,覺得這一次最重,一定是大豐收,這時兩人起了壞念頭,決定拉上木箱後就離開,不把小偷拉上來。誰知道,小偷已經在木箱裡,強盜們一看到木箱好大,高興的不得了,抬著木箱就走。走了一段路,由於木箱子實在太重了,兩個人便在路旁休息,小偷算算時間應該天亮了,剛好又聽到一群路人講話的聲音,心想:「這兩個強盜實在太可惡了,竟然丟下我不管。」於是,拉開嗓門大叫:「救命啊!強盜擄人劫財呀!」強盜們沒想到從木箱裡傳出救命聲,嚇得拔腿就跑,路人們把木箱打開,小偷編出一套被綁架的故事後,大搖大擺的把偷來的珠寶全部帶走了。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本指主人與客人的角色地位互換,因為主人是主動,客人為被動,
也就是化被動為主動的意思。
31. 李光弼的美馬計
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李光弼與叛將史思明在河陽隔著河對峙不下,史軍有一千多匹好馬,軍隊實力強過李軍。這一群馬每天都會到河邊洗澡,李光弼看著看著,突然想到一條妙計。他叫屬下把軍中所有母馬都集中起來,算算有五百匹母馬,接著又將小馬關到城裡面,等到史軍的馬在河邊洗澡時,把所有母馬趕出來,因為母馬想念小馬,便開始嘶叫起來,馬群中的公馬們一聽到母馬叫,異性相吸的緣故,自然會往母馬的方向跑,原本馬群中的母馬也跟過來。就這樣,史思明軍中的馬都跟著李光弼的母馬,全數游過了河跑到城裡,千匹好馬自然全都被李光弼接收,佔為己有。史思
明的軍力頓時被削減一大半,這就是有名的「美馬計」。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利用人類的天性-貪圖美色,來吸引對方後,再進一步消磨掉他的鬥志,因為再英勇善戰的將官,大多過不了「美人」這一關。
32. 諸葛亮的空城計
蜀軍因為馬謖在街亭吃了大敗仗,軍力損失不少,諸葛亮只帶著五千名士兵,在西城搬運糧草。這時,突然聽到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大軍過來,諸葛亮心想不妙,因為大將不在,士兵又有一半帶著糧草回去了,想一想之後,決定放手一搏。諸葛亮叫士兵把軍旗拿掉,四面城門全開,每扇門各派二十位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樣悠閒的打掃街道,其他人都不准隨便進出,更不可以大聲喧譁,否則一律斬首。接著,兩名書僮拿著琴跟著諸葛亮到城樓上,諸葛亮焚香後開始彈琴。當魏軍到達時,看到眼前的景象,沒人敢輕舉妄動,司馬懿到城門下觀望時,看到諸葛亮面帶笑容,專注的彈琴,城門口的老百姓也安靜的在掃地,完全感受不到快打戰的浮躁氣氛,琴聲也十分平靜祥和,司馬懿下令大軍立刻撤退,並對反對退兵的兒子說:「諸葛亮是一個做事謹慎小心的人,不會去冒這麼大的危險,一定是有伏兵,他才會如此悠閒的彈琴。」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是一種大膽的心理戰術,當自己的實力相當弱的時候,故意表現出完全不設防的狀態,讓對方感到疑惑,以為是誘敵之計,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33. 蔣幹偷信
有一次,魏國的曹操水軍敗給吳國的周瑜後,便找來善水戰的大將蔡瑁及張允來訓練水軍,周瑜知道後,想把這兩位大將除掉,曹操得知周瑜在探查水軍操練情形,心裡很不安。這時,曹軍中最能言善道的蔣幹,表示過去和周瑜是舊識,加上自己的好口才,一定能說服周瑜投效曹操。當蔣幹到達吳軍軍營時,周瑜便開口對他說:「孫權很重用我,我是不會去投效曹操的。好久不見了,我們今天只話家常不談政治,我準備好酒好菜,咱們不醉不歸。」周瑜心情很好,酒一杯接著一杯喝,最後喝醉倒在一旁睡覺,蔣幹看到書桌上有些公文書信,便想找找看有沒有什麼好情報,竟然看到蔡瑁及張允兩人與周瑜的密函。隔天一早,馬上回去告訴曹操,兩名大將原來是吳軍的奸細,曹操一時衝動,把兩人立刻斬首,等到事後冷靜思考,才知道中了周瑜的「反間計」,但是為時已晚。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收買敵人的部屬,替自己蒐集或竊取敵方情報,甚至代傳假情報給敵方,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決定。
34. 周瑜打黃蓋
三國時,蔡瑁被曹操殺掉後,弟弟蔡中、蔡和就跑去向周瑜詐降,周瑜看他們沒帶任何家屬,知道是詐降,就想將計就計,並找來老將黃蓋演一場苦肉計。周瑜以前曾下軍令:「說『投降』的人,一律斬首。」第二天,周瑜下令要跟曹軍打戰,黃蓋說:「根本打不過曹軍大隊人馬,不如投降算了。」周瑜假裝生氣要把黃蓋斬首,大家聽到後全跪下求情,周瑜就說:「好吧!免你死罪,改打五十大板。」黃蓋寫封投降信給曹操,蔡中向曹操表示黃蓋真的被打個半死,疑心病重的曹操相信了。黃蓋又寫信:「我今晚坐的糧船會插著青龍牙旗,在江上會合。」當晚,曹操看到整個船隊都插著旗子,高興說:「太好了,還帶份大禮來給我。」快靠近時,軍師大叫:「載糧的船很笨重,它們的船吃水淺,我們中計了,快回頭。」因為曹操的船全扣在一起,加上又吹東風,所以,當糧船起火時,曹軍的船也全被燒光了。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指故意設計自己受傷,來取信敵人,進一步從事間諜方面的工作,達到離間及分化對方的作用,最後讓計謀成功。
注釋:
1. 詐降:假裝投降。
2. 將計就計:利用對方的計策,順水推舟,反施其計。
3. 斬首:砍頭,殺頭。
4. 求情:乞求他人給予情面。
5. 疑心病:指一個人多疑、不安的心理現象。
35. 畢再遇撒豆子
宋朝時,金人常攻打邊境宋軍,強大的金兵把宋軍打得落花流水,畢再遇心想與金兵絕不能硬碰硬,所以,當金兵攻來,他就帶領宋軍逃走,當金兵休戰時,他又故意攻打,就像打游擊戰一樣,於是常把金兵弄得累個半死。這一次,他又趁著金兵休息時,派兵攻打金營,當金兵出動攻擊時,宋軍又逃得不見人影,金兵只好收兵回營,正當又要休息時,宋軍又擊鼓宣戰,金軍的馬匹根本來不及吃糧草,又要出去應戰,這時,畢再遇算準馬匹餓肚子,事先叫士兵煮了一堆豆子,接著便在地上撒豆子,金兵一到時,所有馬兒忙著吃地上的豆子充飢,根本不聽指揮,這時宋軍趁著大亂,一舉消滅金兵。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當敵人比自己強大時,用一連串互相環扣的計謀,來達到勝利的目的。不過,因為計謀是環環相扣的,所以一步走錯,就會全盤皆輸。
注釋:
1. 游擊戰:為一種機動、靈活的戰法,藉由伏擊、破壞、擾亂等手 法,
減低敵方的戰鬥效率與能量,以打擊敵方的士氣。
2. 宣戰:正式對外發表與敵方開戰或向他方挑戰。
3. 充飢:指迅速吃東西,解除飢餓的感覺。
4. 環環相扣:指每一個相互關連的關鍵或事物緊密配合。
36. 走為上策
魏太帝聽到宋國名將檀道濟領軍北上,就把大將叔孫建及公孫道生找來,要他們不可輕敵。兩軍打到歷城時,宋軍軍糧只剩三天分,檀道濟便決定撤軍。不料,投降的宋兵把軍糧快吃完的消息報告魏軍,叔孫建便下令追擊,檀道濟這時居然下令紮營煮飯,叔孫建看到後以為有詐不敢進攻。宋軍吃完晚飯後,糧官就叫士兵點燈高唱軍糧的數量,每裝滿一袋時,便高唱:「再加兩百斤,滿十萬斤了。」並把糧袋堆成像小山一樣高,士兵還故意失手打翻米袋,魏軍一看滿地白米,趕緊報告叔孫建。第二天,叔孫建披戰袍觀看宋軍,宋營鼓聲大作,戰車上帥旗高掛一人穿便服,後面跟著整齊的宋軍,對四周的魏軍一點都沒放在眼裡,叔孫建不敢輕敵,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便下令撤軍十里,宋軍就這樣突出重圍,全軍而返。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指當情勢對我方非常不利,又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改變局勢時,只有撤退避開敵人,才是上上之策。
注釋:
1. 輕敵:指藐視敵人,不加以對付的意思。
2. 投降:停止抵抗,向對方降服歸順。
3. 戰袍:指戰士所穿的衣服。
4. 重圍:被層層包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