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 Share this:

唐朝飲茶方式與陸氏茶烹飲法

陸羽在《茶經‧六之飲》中說﹐當時飲用的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

茶﹐在飲用方式上大體有如下幾種﹕

1. 痷茶﹐亦稱之為茶粥。

這種飲茶方法是﹐將末茶倒入瓶子或細口容器中﹐用沸水沖泡﹐有的

還將 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等配料同茶放在同一容器中煮成

茶粥。

陸羽對這種飲茶方式頗不以為然﹐他說象這樣的茶湯如“斯溝渠間棄

水 耳﹐而習俗不已”。 被陸羽說成簡直應該倒入溝渠裡的廢水一樣的

茶粥 ﹐ 相傳是起源于四川與湖北之間一帶地方民間﹐在六朝時期﹐四

川就有些老 婦賣茶粥。

時至今日﹐湖北民間仍有將茶同姜﹑棗﹑桔皮﹑薄荷一起煮飲的﹐有

的還 將其製成顆粒狀的袋裝飲料。

2. 茶果﹐即以品茗和點 心﹑糖果相結合。

廣見于一般地方風俗﹑禮儀活動之中。時至今日的各種茶話會﹐仍未

擺脫 古代茶果原型。只是果品﹑糕點的品類之多﹑質量之高並雜以現

代的各種 飲料﹐是遠勝于古人了。

3. 分茶﹐即是茶宴。以茶餐﹑茶果和品茗相結合﹐是古代最講究的正統

茶宴方式。

茶宴始于漢代﹐在唐代較為盛行﹐經宋﹑元﹑明至清康熙時期最為盛

行﹐特別是乾隆皇帝﹐常于每歲立春之日﹐在重華宮茶宴內廷大臣﹑

翰林學士或宗親﹐賜三清 ( 以松實 ﹑ 梅花﹑佛手為三清 ) ﹑及茶果﹐賦

詩聯句。並常以重刻淳化閣法貼﹑宮藏珍貴畫卷﹑文房四寶等頒賜群

臣﹐成為清宮內之千古韻事。

4. 清飲﹐即是純粹品茶。

這種茗飲方式﹐不復加任何茶餐﹑茶食果品﹐而非常講究茶品﹑水

品﹑茶器﹑客人名份及品茗的環境。並以賞花﹑玩月﹑撫琴﹑吟詩相

結合。這種品茗方式﹐才能真正領略 茶之天然特性﹐創造出清逸脫俗

的品茗高雅意境。

精通茶道的唐代詩人皮日休評論說﹐在陸羽之前﹐“稱茗茶者必渾以

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這是說以前飲茶如喝菜蔬之湯一

樣。

陸羽在《茶經》裡用了約四章的篇幅來論述煮茶﹑品飲方法和要求﹐

並在其推行的茶術﹑茶道的實踐中創造出了陸羽煎茶法﹐名曰“陸氏

茶”。 而陸羽《茶經》問世不久傳入日本後﹐被日本茶學界稱之

為“天才陸羽的煎茶法”。可以說陸羽創造並大力推行的“煎茶

法” ( 包括二十四種烹飲茶的器具的設計和製作 ) ﹐ 是中國茶史上飲茶

方法的一次劃時代的革新﹐其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在中國乃至

世界茶文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續.....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