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
(1)劫濁:環境社會不斷惡化的現象,加上天災,疫病,戰爭等產生的時代亂象,並沒有實體.
(2)眾生濁:眾生的資質,果報低下惡劣,人類身心汙濁衰弱,是全體的汙濁,總合之汙濁.
(3)煩惱濁:因煩惱致使惡蔓延,由於貪嗔癡慢疑五項,稱為五鈍使,"使"即指煩惱.
(4)見濁:錯誤的想法蔓延,見解和思想的汙濁,指以下五項的"五利使".
<一>身見:自我產生的我見,屬於我的,和我所見,兩種.
<二>邊見:斷絕自我的"斷見",或死後的"常見",是極端偏執一方的見解.
<三>邪見:無視因果道理的錯誤想法.
<四>見取見:以為自己見解最高,其他都是錯想.
<五>戒禁取見:誤以為守戒,誓願可以得到解脫.
(5)命濁:包括煩惱濁集見濁,生活紊亂,壽命短促.
御義口傳:"日蓮等類離此五濁也,我土安穩則無劫濁,實相無作則無眾生濁,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妙旨則無煩惱濁,五佰塵點劫以來無始本有之身則無命濁也,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之行者則無見濁也."(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