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慕府城的往事

  • Share this:

我溫暖的故鄉在台南,那裏有古樸淳風的傳統,不分潮流或漩渦,人們和善有禮.家在首善之區,文明不缺,但卻想要超越這種優越感.我牽著阿公的手來到布袋戲台前,上演的是<劉銘傳操兵>的戲碼,當時清朝派他到台灣做巡撫,平定台灣的秩序,有一些台語我聽不懂其中之戲謔語意,但是長大後在小學時電視台推出的傀儡劇我仍是很愛看.如果我功課早早做完就可以得到媽媽的許可,看任何時段的電視節目.

但那時我們家已經從台南遷到台北士林和之後的景美,爸爸也從擔任曾文水庫的工作轉變成高速公路的工程師,但是我家四千金無人繼承其衣缽,這是他覺得遺憾的事情.有一陣子他想栽培我,而跟我約好一起報名了AutoCad的課程,結果我不太會操作,則作罷.

然後這天借了幾本書畫理論的書本側子,便想試試看繪畫海底珊瑚的景象,於是添置一些用具,如毛布料和大幅宣紙.即使我擅長的是抄經,但仍想畫巨幅的山水及書寫行草,心想可能得在下點工夫才能辦到,所以先用毛筆寫文學作品,再參考山水畫的筆法,繪出心目中的風景.

小時候,祖父家的三樓加蓋,給小姑姑住,她是師範附小的老師,有一個禁忌的衣櫥,她告誡我和姊姊千萬不能打開,然而姐姐的好奇心使然,打開寶庫後發現除了衣物和飾品以外,還藏有大量的黑白照片和書畫,原來這些家當是祖父的墨寶遺跡,小姑姑發現了趕緊關起來,而且我甚麼也沒看到,只知道祖父會寫春聯和題字,而父親因為當工程的施工監督的關係,照了不少相片,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照全家福,相簿是他的寶貝.

台南古稱熱蘭遮城,位於億載金城的古蹟地,荷蘭人將台南分為東環和西環而統治著.我曾經搭過機車由莉西圓環的小吃街,人聲沸騰,而祖父家所位於的東圓環則屬文教商業區,有鐵路經過,學校,銀行,電影院,百貨公司,等文化遍佈,令人懷念,尤其是中華路,是每次回台南小姑姑都慧袋我們去遊覽的遊樂市區.

終於回歸寸草心的我,雖不再叛逆跟傳統作對,但是媽媽去外婆家照顧高齡九十多的母親,只能偶爾回家,大多數都以電話關心聯絡.我不會因為鄰居牽制我就輕易生氣,我知道生活的修養要愈來愈培養好,即使它們賣毒藥也要通報警察,正義是破折之為優先的美德.台北是個大染缸,每天泡在裡面的身心靈彷彿喝了烈酒,不能清醒,而老是碰見惡緣,只好回憶府城民風而忍耐這裡的風化不良.

因為祖父患心臟病併發症開刀不治而先過世,祖母雙腳突然失去力道,而小姑姑每天要上班教書,無法照料她,於是就在母親買的電梯新屋住了下來.由於祖母有高血壓每天要吃藥控制,父親一邊讀假日進修班一邊照顧祖母的病情,然後叔叔出錢雇用一名叫伊卡的印傭,負責照料祖母的衣食住行,幫她洗澡,餵飯,吃藥,下午陪她看閩南語節目,晚上視連續劇,每日如一的生活著,卻也天天想念祖父.

祖母吃藥吃多了,竟得了腎衰竭昏迷不起,不醒人事,有一陣子恢復回家待不了多時又送往加護病房,和特殊隔離病房,最後氣息淡弱如游絲,而拔去氧氣罩,安詳的走了.那天一回家中時我們念了一整晚的經,由親戚一起送到殯儀公司,火化後與祖父一起葬在台中甲仙,那裏離孝順的二叔叔較近,可以每年作忌探訪,並以經文回向兩老.

我猶記得,幼稚園大班沒讀的日子裡,陪伴祖父母的時候,祖母拿來一堆葵瓜子,要我剝成一堆給她吃,我小心翼翼的剝著殼,放在手心裡一顆一顆抓出瓜子來,祖母檢查完後覺得很滿意,就一口吃掉了,她也讓我吃一些,這個遊戲真的很有趣,祖母說我很孝順是個乖孩子.

祖父對我更好,他買了一個嬰兒藤製座椅綁在腳踏車後面,載著我到菜市場,叫我挑選喜歡吃的魚,我喜歡紅色,於是就說想吃紅魚,祖父說骨刺很多,但我不怕,回家煮了湯,看著我如何將骨刺用舌頭去掉,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小挑戰,但是不只是好吃美味,更讓祖父對我讚許有加,我心裡很高興.於是我們就常逛菜市場,這是我兜風的記憶,除此之外,祖父母還牽著我的小手,到家居四處的巷弄東逛西逛,我在這些小旅行中得到很多知識,認識了各行各業和各式物種的名稱,有一次上教會,聽英文文宣的中文講解,似乎也聽得懂,於是得到小禮物,很歡喜.

祖母有一陣子,覺得累了都躺在二樓的房間裡聽廣播,我覺得自己遺傳了他的興趣,她有幾時會帶我上銀樓,說要打造長得像鎖麟囊的玉項鍊給我們姊妹,我拿到的是如意二字,我愛極了,幾乎每天掛著,連洗澡也不拿掉,另外還有一個掛著小鈴噹和心型等形狀的金墜,用紅線串起來,我至今還留在身邊,那是多麼細膩的工夫才造得出來的呀!我喜歡祖母給我的禮物,她雖然幫我求香灰吃,又做米卦收驚,但是我想這都是一些遵循傳統的小秘方.

如今每到過去帳的祖先祭日,都會在二十多號向祖父母回向,我有多麼想念他們,只能對著祖宗牌位訴說,每個月一次,思念就愈深刻,我知道親情的貴重,不是金錢買得到的,而是真誠的心意,我偶爾會想起幼時放暑假到祖父家玩的美好回憶.當時他們都問我長大要做甚麼,我想到做醫生來治療自己的血癌傷痕,又想做或許很痛苦而短命的作家,但其實到了小學時期又想做政治家或者講師,最後只選了一個用文字來自度渡人的志願來實現.

(待續)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