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布之年御聖訓探典
一月份:宗祖日蓮大聖人於<持法華問答抄>曰:願唯持"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之妙法,此乃今生之名聞後世之指引也.須一心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我亦唱,亦券他人唱,乃今生人界之回憶也.
<藥草喻品第五>:現世安穩,後生善處 "謂錢者,隨用而變之.法華經亦復如是.闇時為燈,渡時為舟,或亦為水.若然,法華經乃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之經也.<彌源太殿御返事>
四条金吾向弁阿奢梨抱怨,"別說現世安穩了,反而災難不斷,"於是大聖人贈與<此經難持御書>又名為<四条金吾殿御返事>:聞受此經者眾,如實聞受,然大難來時仍"憶持不忘"者稀也.受易持難,故成佛在於持,應知持此經之人當值難.
結論:(一)碰到困難就退轉者,軟弱的信心如浮萍一般,只是虛有其表的虛偽信心,是無法確立成佛的. (二)人生是苦樂交織的,無論再怎麼受持"此世安穩,後生善處"的妙法,也不會完全沒有苦樂,所以要克服困難才是不動搖的成佛境界. (三)真正的名聞:"蓋稀受人身,適聞佛法"要感恩出生為人並與佛法相遇."今生之名聞後生之指引"是未來永劫成佛的妙因,故曰後生之指引,即後生善處之意. (四)"如非寂光之都,何處皆苦矣.離本覺之恓,何事樂乎",表示離開妙法的信心與境界,沒有真正的幸福快樂. (五)正因為生為人才能我唱經亦勸他人唱.
二月份:宗祖日蓮大聖人於<一代聖教大意>曰:總之十界之眾生,悟圓之一法也.不知此事之學者,云法華經非為我等凡夫,有違佛意矣.
釋尊中生所說經,唯法華經為出世之本懷,總而言之,其他教義是暫說,法華經是十界眾生而說,不分身分階級善惡男女,皆為平等.而十界一切眾生的成佛,是因為有此圓融圓滿,完全無缺的法華經才可能實現.即五字七字的題目,文底獨一本門的妙法,為眾生成佛之圓教.
"有為佛意"意指淨土宗謂法華經"理深解微",但千人之中無一人得者,因此勸凡夫眾生放棄法華經,而信淨土念佛,此為乍聽之下不合理的邪義,是為權教,使人陷於"念佛無間",譬喻品中說"誹謗此經者,死後入阿鼻地獄",故為念佛之過失.
現在台灣也盛行念佛,淨土宗以"捨閉閣拋"法華而倡說,無法改變此現實娑婆世界的力量,一味嚮往西方極樂淨土,須由我們拯之至寂光土.
御書說四教是(1)藏(2)通(3)別(4)圓,始三藏者,阿含經之義,此經明六道之內的因果,依報有六,云六界也.三藏者(1)經(2)律(3)論,云戒定慧之事,諸戒以及禪等三者.慧藏者,苦,空,無我,無常之智慧也.
圓教者有二,(一)爾前之圓(二)法華涅槃之圓,法華經的開經是無量義經,結經是普賢經,所有四時四教之經,皆是為知此之法華經也.為佛乘者,謂是為法華經而說一切經文也.
大綱:七賢(三賢,四善根),五停心,別想念處,七聖三(見道,修道,無學道),十地,五十二位,等.
三月份:宗祖日蓮大聖人於<善無畏三藏抄>曰:"末代濁惡世之愚人,應捨棄念佛等之難行易行,一心奉唱法華經知題目南無妙法蓮華經."
因為我們生於濁惡的時代,才能遇到此妙法,末法以前的正像時代和釋尊在世的眾生,於過去世與釋尊結緣,累積被植入佛種的善根,是所謂"本已有善"的眾生,相對的末法眾生過去未積下任何善根,是"本未有善"的久遠元初種子之被下種者.
<報恩抄>云:"習佛教者,豈可忘父母,師匠,國恩乎."此為大聖人為了報師恩而寫的,又稱為<師恩報酬抄>,由於其師父本人膽小懦弱的性格所致,最後仍不捨棄對念佛的執著.
"等"字代表諸宗之意,難行道,易行道,聖道門,淨土門,推門,正行及捨閉閣拋等,同為淨土宗的較判之一,為印度龍樹在"十住毘婆裟論"中所說的法門,自中國曇鸞之後成為邪義源流.
大聖人於<南条兵衛七郎殿御書>中云:"法然,善導等所書之法門,日蓮十七,八之時即知",所以才在宗旨教立 之後,站在鐮倉街頭,開始破邪顯正的獅子吼,置於四個格言之前者為"念佛無間".
淨土宗以違法華經乃"未有一人得者","千中無一"等斜義,應加以捨棄否定,法華經才是正法.
四月份:宗祖日蓮大聖人於<上野殿御返事>曰:日蓮出生至今,無一時片刻安心,唯念弘此法華經知題目也".
大聖人云"大難四度,小難不知其數"的值難忍受的化導,在<種種御振舞御書>中,和<聖人御難事>中都有詳細的敘述.
<諸法實相抄>云:"鳥蟲難鳴然淚不流,日蓮不泣但淚不盡,此淚非為世間事,只為法華經之故也."
<諫曉八幡抄>云"只竭力將妙法蓮華經之七字五字,置入日本國一切眾生之口也,此即母勤以乳置於赤子之口中之慈悲也."
此熱原法難是由於日興上人的陣前指揮,展開熱烈折服,卻引起三障四魔的風暴,是迫害達到高峰的一年,宗祖日蓮大聖人以此為機緣,建立出世本懷的本門戒壇大御本尊.
<諸法實相抄>云:"地湧菩薩之先驅日蓮一人也."又云"若日蓮入於地湧菩薩之數,日蓮之弟子檀那豈非地湧之流類乎."
此篇御書是賜給二十歲時的南条時光的信函,他自小隨父母歸依大聖人,年輕就當地頭,特別是多次獻上供養,大聖人賜與"上野賢人"的稱號.
五月份:宗祖日蓮大聖人於<妙一尼御前御返事>曰:"如妻之惜夫,如男之為妻捨命,如親之不捨子,如子之不離母,全心信奉法華經,釋迦,多寶,十方諸佛菩薩,諸天善神等,奉唱南無妙法蓮華經謂之信心也."
妙一尼的丈夫於嚨口法難之際,遭到領土沒收,在大聖人佐渡流罪期間過世,雖為孤單之未亡人,仍貫徹強盛信心,差遣僕人至大聖人跟前,獻上真心的御供養,可為借鏡.
大聖人以"信法華經之人如冬,冬必為春"有名之句予以鼓勵妙一尼的逆境中不氣餒,扶養幼子且勇敢貫徹信心的精神.
大聖人云:非唯如此,當思"正直捨方便,不受余經一偈"之經文,如女子不捨鏡,如男配劍,無少許之捨心矣.(此處以男女重要之物御法華經之重要)
"今我善無畏,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斷然切斷所有邪宗謗法之考慮,正直地從心底確信三大祕法的御本尊.
"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余經一偈",末法的現在,是一心只受持信行真實之大乘經典的法華經壽量品,文底下種的南無妙法蓮華經,以成佛的境界為目標,最為重要.
六月份: 宗祖日蓮大聖人於<御衣並單衣御書>曰"法華經之文字方為真佛.佛在世,信佛之人亦有未成佛者.佛滅後,信法華經之人"無一不成佛"乃如來知金言也."
此御書起意自富木常忍贈予製作法衣之布與衣服,大聖人做為謝禮而寫,標題為取自文章開始之文字.
法華經的文字有六萬九千三百八十四個字,每一個字都是佛.供養法華經行者大聖人的功德,才是難以估計的,"無一不成佛"指的正是此事.
本御書的結尾提及"裁製此衣,若著此單衣奉讀法華經,日蓮為無戒之比丘,法華經乃正直知金言也."是指大聖人"視同凡夫"之僧,若穿上供養之法衣,唱讀法華經,則必成無量之功德.
此衣是供養給末法的法華經行者大聖人,因此有"說法華經之人,必著柔和忍辱衣",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務必要忠實於佛的教說,持續柔和的心,<法師品>以衣座室三軌說示其重要性.
"單衣雖一,若供養法華經,法華經之文字一字為一佛也,法華經之文字方為真佛",這是指對大聖人的供養,即是對引導一切眾生成佛的真實之佛的供養.
法華經是說"無一不成佛"的皆成佛道之一乘世界,和爾前教有天壤地別之不同,正是"應化非真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