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鄉土文學

  • Share this:

莫言是中國屹立不搖的鄉土寫作家,從處女作<十三步>的迷幻色彩,到通俗不堪的語法,以迄反宗教的長篇小說著作<菩薩蠻><檀香刑>乃至於現在的<生死疲勞>,都破除了佛性思想中皈依,供養與涅槃的中心理論,然而宗教虛構的是人性中根本反對佛性的世俗走向,面對生活中粗糙而庸碌的混雜態度,亂序的日常情節與人間關係的多劈形容,反映出作者的內心世界中反對知識唯美和悟覺真理的庶民立場.

針對真假鄉土再論戰的議題來深入討論,在台灣假鄉土文學包括王文興,魏忠賢,七等生,李昂,這些擁有本土國籍及意識,但卻傾向學院派的作家,被正統的鄉土文藝趨逐在圈外,而新鄉土成為他們的承襲者,都以高學歷的姿態書寫有隔閡的文學作品,其目的在於文學技法的顛覆與挑戰,並不是為了傳承的使命而創作,很難想像其主張的立命是出自真誠的想法,而其生存的方式能否脫離市場走向的魔咒,或者高尚門檻的自栩,走入民間觀察和關懷的平易近人題材.當然還沒見過新鄉土文學的內容,已經可以猜想社會變遷下其筆調處理的產業代溝議題,卻拒絕去觸及或挖掘本土人文更新所面對的新興問題,所以是拾人牙慧而沒有超越見解的空曠魔幻寫實,他們沒有面對真正的苦悶,更無法為讀者找尋任何出路.

真鄉土跟政治立場斷絕不了關係,其語法和技巧都直接探觸到本土人民所苦惱的面向,不逃避現實的癥結所在,也不諂媚討好任何權威,從楊逵,陳獨秀到新本土社團的宣言,似乎都是男性作家的擅場,很自然的女性作家的閨閣文學只被放在爭議的地位上,不僅顛覆了新舊真假之間的界限與文本模式,也是異質禁忌的一種發聲,與市面上不與文藝派別掛勾的女流作家形成對立,而且也由於狹隘的路途而只有日趨保守的抉擇.然而我想預言的是除了信仰題材被放置在未來鄉土文學的作品當中之外,藝術,教育,親情,文化,醫學,也都有可能被納入詮釋,而且前途不可限量.(完)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