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健談者言
一部由政治小說改編的連續劇引發的記者會說明,請來歐美霸權殖民歷史專家的女客座教授,她精通西班牙,荷蘭,日本,英國,法國,葡萄牙,美國,和中國在台的侵略,及統治歷史°她也為此上電視辯論會,身為評論家,她那便才無礙的發言內容,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其實她花費了不少時間在書房裡撰稿作準備,她的身影像是駭客入侵的戰戰兢兢,雖然部分文稿從電腦中消失°但她改從宗教派系來看侵略者的傳教事業,以及竊取礦物資源的行為,其入侵結果非但使台灣沒有史料或語言的記憶,反而是一片重新開發的鄭成功國姓爺的建造東寧王國的興滅°大海世紀帶給台灣的是異國覬覦的結果,更是一個進軍中國的跳板,她嘆息,"台灣的奴性是外界加諸,而不是與生具來,有誰要反叛就會被槍決°"又說"即便如此,還是有七個起義事件對荷蘭三十八年課稅統治之不滿,在那個物資流通的時代,可以想像荷蘭的勢力°"又"我認為這次的金枝演社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重現了外族入灘侵犯的史實"然而"還有更深層的歷史仇恨沒有表現出來,這才是排外的主因°"她又說e我們台灣一定有不少混血的後代,還有一些生活習慣的影響,造成了今日文化昌盛的情結°"
所以用福爾摩沙作為筆名,發表了一些與男性評論家福爾摩斯相差別的議論文章,他認為台灣是惹人側目的妾身,在珠海洋系強國中,唯有德國和北歐各國不參一腳.她在電視討論會上,說了不少舊事,例如中法戰爭在淡水的故事,荷蘭從台灣南端登岸的典故,以及西班牙藉由基隆上岸已轉向登陸中國的野心,等等,她手邊有一本戴寶村老師的台灣史,是她做為參考的史料,為了考古,她更深入申請一個圖書館的研究間,徹底研討台灣的殖民歷史,作為客座教授升等的論文依據,她很希望擺脫客座教授的頭銜,而他的所有觀點正是她寫作論文的參考,福爾摩斯是一個外國講師,他研究的觀點恰好與她互相衝突,他認為台灣本身的番薯性格容易被全球矮化,是個被多國強暴的軟弱女子,不但不愛原住民,與福佬相敵,更被唐山所統治,是個早已失去主權獨立的弱女子,沒有發聲權以後該當如何,卻又被明朝賣掉,捐給外國,簡直就跟琉球的歷史沒兩樣,所以他認同的是台灣獨立,而不是作嫁衣的地位.
第二章 不由自己的歷史
"台灣被世界稱做美麗之洋中的娑婆之島,是好幾世紀以來的夢幻逸品,生產各種亞熱帶水果,樹林歷歷,芳草翠綠,具有李維史陀也意料不到的快樂花園,生長著各式各樣的花卉,從來也沒有人聽過的原住民之嘹亮歌聲,還有多種異禽和猛獸,它實在是一個化城,讓亞洲有個轉運的港口,而開拓旗海洋的始祖時為鄭芝龍,雖然他被號稱為海盜,但若是沒有他與日寇開戰的話,怎會有今日之台灣的文明史,造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況乎駕船.
她在電視節目上侃侃而談,認為唯海國能對海國侵略並進行殖民,因為他們有製船和駕船的能力,而據說,清朝派來台灣的水手稱為水師,洋洋灑灑的名字佔滿了整本書.當美國所屬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殖民,種下貿易的根基時,一直到近代,還支配著台灣的政治主權,於今也不難看出,台灣是美國的外交獵物,是用來交換中國利益的踏板,其它國家都不再打擾我台灣了,唯有美國依舊用留學,貿易和特殊條例來禁止台灣獨立,所以崇拜美國文化是愚昧的選擇.
有荷蘭銀行,英國渣打,和上海銀行,等等由外國侵略者經營,再次窺看出他們對台灣經濟的野心,所以再次投資,創設機構,沒想到經濟也可以被殖民,最好是請他們不要投資建築,讓台灣再度充滿異國情調,因為我們已經富不過三代了.
花旗,澳盛,星展,等外商銀行代表的是新時代的殖民,利用外幣的升值來行國際暴利,而最後台幣貶值,雖然福爾摩沙她也申請了花旗信用卡,但是她根本不想運用這張卡,因為沒有消費明細,利率也高了一些,說實在的,在國外使用可能較為可靠.
台灣人在古今交織的媚外情結,可以進行三種分析的心理,(1)對於殖民者的歷史仇恨彩消滅而恢復台化(2)想要從營利事業中與殖民者商談公約(3)既已成為歷史又何必仇恨,不如做為古蹟之談.此三種心態的層面,使得當今台灣不會反對外國人來台做任何的文化活動,也容易接納它們的移民,在此地生根發芽,甚至與台灣人和婚或交友.
第三章 泡在文字堆中
福爾摩斯他是報社的主筆,卻認為外國人的移民台灣,已經淪為賣身奴的境地,不是做傭人當老婆就是教幼稚園英文,這樣的親近關係和殖民記憶似乎有著某種曖昧複雜的交集,如今台灣到處都可聽到外來語,雖然他的家人也曾請印傭,但對她是滿客氣的,只怪她自己跑掉,弄得家人不得再申請外傭.
他打了電話給她,表示想要共進晚餐以釋前嫌.結果他帶著一位銀行專員,指控她的不實抱怨,還問她是否有意要保儲蓄險.她婉轉的拒絕,說是自家親人曾做過保險,可是從沒聽過儲蓄險這項目,以前郵政儲蓄辦過,但現在已經流當.當場她覺得兩個人串通好要騙她一個弱女子,說得口若懸河,所以就假借上廁所先跑掉了.
此後,他們在也不同台,彼此尷尬的錯開節目時段,甚至有記者問起都說無事免胡亂猜測,然而他的態度仍是將她逼到死角,不讓她暢所欲言,她只得逃跑或閃躲.她又把自己關進研究室,資料好多,有西班牙被擊潰後的荷蘭殖民的全面歷史,以及後來興起的鄭成功,這是一個中外勢力碰頭的戰爭,鄭成功拯救了台灣,抵禦外來勢力,並且建設成為一個主權國家,只是其後代不如其意而一直使國族衰亡.
福爾摩沙申請了研究獎助金,自力更生的過著半個學者的生活,另一方面她也在籌畫論文出書的機會,她是個愛發問的專家,例如:荷蘭當時殖民的國王是誰?為何台灣沒有西洋建築物是大量造力的?荷蘭人在台灣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還有他們的船停在怎樣的港口?荷蘭的遺跡為何這麼少?為何以公司的名義殖民台灣而不建國?三十八年的殖民歷史何處找?為什麼沒有對台灣人民進行荷蘭語的教育或文化的洗禮?等等問號再她的研究室中團團圍繞,她想要找到答案.
第四章 長成學術的背景
經過翻找與搜索,她找到大肚王國的歷史,當十六世紀的台灣還處於原住民的時代,西班牙就從殖民國菲律賓打算出兵攻打台灣,結果統治了大約二十幾年,後來被荷蘭取代,他們要的不過是稅收,然而反叛的發難卻多達六次,這樣看來,原住民的文化就是一種政治外傳承的另類,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被殖民的歷史圖騰,穿在身上,用在祭天的儀式中,很有劃時代的記憶,卻又朦朧不明.
經過搜尋書目與參考論文之後,福爾摩沙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台灣人一定要愛自己的文化,對過去的歷史勿要怨懟.而且台灣經得起考驗,所以台灣人也是一樣的自力自強.在經歷過許多異族的統治之後,我門台灣人並未與這些國家保持邦交,反而有些疏遠,崇洋本來就不應該過度.從今天起,她誓言要將美麗島的優點多加研析,並且試著去原諒那些入侵的文明,將它們都吸納化作未來的美景.
然而唯有美術館的建構神似今日荷蘭建築,那些凸出來的隔間充滿了與天爭地的企圖,而台灣藝術家也都知道林布蘭登的藝術觀.很自然的,鬱金香讓人想起荷蘭的花卉貿易,我們台灣又何嘗不是在外銷蘭花呢?這些類似與差異讓彼此擦身而過,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我們國重視各種的族群與種族,但就是少了一片對自己土地無比赤誠的丹心,福爾摩沙這樣想著.
她雖然只是一名掛名的研究員,但是所獲得的歷史知識都是真實的,在歷史舞台上被逼著繳稅的原住民,有多痛苦和難捱,我們平埔族能夠深入了解感同身受嗎?最好是將原住民語收納入教材,讓我們台灣人熱愛島嶼的原有語言,聽著那歌唱隨海洋昇起,我們是海洋的子民,不可置否的,也要去朝拜納海的廣闊.
於是她從書牘中拿出一份台灣沿海地圖,圈出所有沿岸的鄉鎮城市的名字,做了一番考察,這可是一個大命題,經過各個朝代的統治,其地名就有許多不同的代稱.再來是畫出殖民地區的考究,她認為昔日將台灣劃成番薯的地圖集,只是將其輪廓依照新發現的探險而記錄下來的幻影,依著每張圖可以探測出殖民者的知識進化,畢竟要全盤知曉台灣地形和地理,在那個時代是一條迷濛的事業道路,還好只有局部受到影響,例如確知玉山的核心位置,而不是全部的區域.
倘若台灣被摸清底細,豈不是完蛋了嗎?永無止盡的被欺壓者的命運,有誰來救援?唯獨那像是太陽之子的鄭成功,為了守護台灣的聖戰,出兵奪回了台灣人的自尊與榮耀,他為諸要地命名,打狗,雞籠,滬尾,鯤鯓,等等,以上這份史料的研究,成為她在圖書館的學術會議上的一項重要史觀報告,而且也使得政府更加看重台灣的過去足以展望未來的關鍵,在這命名為的研討場合上,他的發現令人振奮,並且掀起了復古風的流行文化,以及留學荷蘭或其他殖民國的風潮.
第五章 陰陽史觀的對立
福爾摩斯在她的電話錄音機裡留言:"福爾摩沙妳好嗎?我對妳的研究論文很感興趣,有機會的話想跟你較量較量,我也即將提出一篇新論文,是跟台灣文學有關的研究,我相信歷史是不分性別的,自從上次妳放我鴿子之後,我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妳總是好樣的坐在象牙塔裡做學問?學術是活的,要多交流才是,所以我希望妳可以給我一點回應,掰."
福爾摩沙從研究室關燈後返家,打開收話機聽看看有誰在她不在家時打來留言,結果她一聽到是福爾摩斯的留言,全身起雞皮疙瘩,他是在對她下戰帖,在學識比賽中他不服輸,於是她靜下心來思考對策,並且得到一則決定出發的行動,那就是去把他的著作全部都看一遍,然後整體的批判他的學問是非,再用自己的主官見解來立論,這不是利用他,而是一種回禮.
他不客氣的在報導時敘述原住民語言的巫化,不適宜本國人公用,故僅能私用;為歌可以,作詩責難.他看了以後不太高興,"據說現在有些國小都上了阿美族語的課程,這和學習其他的外來語有何差別?語言的功能不過就是在於敘事和溝通,不學的話就會形成隔閡,代溝,以及誤會.文化也是一樣的事."福爾摩沙在論壇版投稿,寫下這篇報導的不滿心情.
若是友好的對待她,就不會有颱風,地震之類的殘寂發生,對她而言,直言是最正確的方式,她接受讚美,但卻無法容許被批評孤立,所以她就試著把福爾摩斯當作友誼的對象,化解他的敵意,和見解上的彼此衝突,他覺得歷史的辯證很複雜,並不可能是向白色恐怖那樣被漂白的記載.但挖掘出來又很難堪,不過是家醜外揚的推理,就是比較沙文主已的看法,可以省略不談.
當櫻花從春日悄悄然爬上枝椏,也是我的生日過去的時候.我欣賞著櫻的風華,微微地搖曳生姿的天色,有如心花怒放的氣質,正是我最喜愛的花的品種.有一年我去到陌生的日本某市,看到在行走至大賣場的路上,一棵俗麗逼人的野櫻開得像猴子的屁股,而且密集的盛放著,像是一場晚宴前的上裝,看得我目不暇給,好似一曲麗人行的詩詞,那冶豔的美彷彿是藝妓在燦爛微笑.
我當時只是一個要躲避五鬼纏身的肄業生,來到異地,人生地不熟,但是一見櫻花就知道自己已經不自覺的踏入日本魂的道路,這才想起被祖父母說是像日本小娃娃的幼時記憶,其實我連日本話都聽不懂呢!然而或許是數靈的解說有道理吧!我前世是一個出家人,而且就生在日本國,活在日本國裡,我的生命是交給佛祖的虔誠,無奈今生有苦有難,不得解脫也想不出因果來.
整天塗塗寫寫的趴在地上,深刻地沉浸在文藝的描繪之中,一枝筆的後設帶著我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奇遇,我所寫下的情色文學是真的內容,我的眼看穿幻界的朦朧美學,透過我的筆記錄下來,往往是尋歡者的偶遇所能參透的文字奧秘.但是這樣的綻放,卻因為我的筆記被發現而終止了,那些悲情的女郎,都不相信自我手筆中托出的櫻花般的節慶狂歡是真實的境界.
很幸運的,我的如眾生顛倒之身,被出版社相中,也得了獎,但是我永遠記得那棵野櫻給我的啟示,生命雖然短暫,但一定要在最絢爛的時後把握好方向,隨著風搖擺自己的風韻神采,將命運奉獻給美妙的事物,但絕對不能以色奉獻給佛祖,要不就像我在六道輪迴中迷失了去向,由聖轉凡,像一個棄嬰,吞忍住自己的受難史,走向偏差的道路,沒有光明燈照拂,真的很可憐.
那繁華盛開的櫻花,像一件美麗的和服,可以謙和也可以豪放,但見個性中人而定.我念著咒語般的詞句,將花蕊的盛情套用到詩情畫意的現代詩中,我追求的極致正是猶如櫻花的排場,不迷倒眾生不回頭的一場饗宴,每個人都趁興而歸,獨獨我在落英中昏沉,在無與倫比的景象裡胡亂吟唱,只因為櫻花讓人執迷,不能面對現實,這樣的花朵密集的簇開,讓我忘卻了煩惱.
身處於一個華麗的地獄中,所思所想皆為是非對錯,我想這就是櫻花備付諸的花語吧!這是我私自妄下的花語:一年一期會的約定,有如等候君子的誓言,正因為燦爛,所以不平凡,像美人一樣喧嘩討論,有關美學的各種命題,然而命運使女性落入崎嶇山路,再彎轉時那如櫻花開放的片片美顏,只在霧中遇見炫麗,奪眶而出的感動.(END)
第七章 在台南的孵育之下
台南的位置為台灣首府,乃台灣風華甲天下之地,故稱為府城.而她出生在台南火車站附近的市區東川,祖父的家就在土地銀行對面巷弄裡,從巷內走近走出,一邊是鐵道,一邊是關帝君廟和延平郡王祠,對面內弄又通到師範附小,水果店供應著已經削好皮的甜果,還有一邊則是菜市場的新鮮菜色.
每天,祖父家都要在清晨上一柱香,奉拜關公和家族牌位,不曾間斷.幼年的她聞到火柴燒紅蠋的香味,已成了習慣,祖父還會題字寫春聯,每天固定看中華日報.因為他已經從電信公司退休安養晚年,過著拿取優渥退休金的日子.
自小與佛祖投緣的她,沒人教導就知道佛法的一些基本知識,例如毘盧遮那佛和文殊普賢的法號,但祖母竟給香灰混水吃,因為她不愛講話,以為是受驚了,就擅自用米卦作法,碗中的米一經咒語唸頌而上下搖動,打開蓋子一看,竟然都豎立起來,還好沒事,只是保平安的習俗,並未對她造成任何傷害.
福爾摩沙的母親是在一個公家宿舍裡長大的,由於受日文教育的外祖父擔任警職,所以有俸祿和房屋居住權,但是後來受到日本同事給排擠,就棄職去賣醬油, 外祖母辛苦的幫人洗衣服,車衣服來增加收入,卻無法供給母親上大學夜間部,於是她聽從外祖母的安排,相親而選擇了父親,一起度過養育小孩的生活.
第八章 政治上的主張
向日本靠攏的姿態,使她令人質疑對台灣的忠誠,熾熱的像是燃燒金紙的火焰,猛向東瀛拋媚眼,但那又如何?日本人雖然侵略過台灣,但也建設不少啊!更有著令人效法的文明精神,至少她看齊的是那櫻花象徵外表底下的執著,為了趕在謝世前宣告而拼命妍麗的綻放.像是念完一篇很長的殉職宣言,之後才滿意的下台的年輕女子,為了自己的志業拼上力氣的奉獻,期貞潔不遑多讓.
她為了網路留言上的批判而故意走了一趟日本之旅,考察的是歷史中對台灣的殖民態度,以及現在對台灣的態度,由於她懂日文,所以就以約談方式來向學者和政治家們討教,然而所問出來的卻都是隱晦不名的答案, 所以她非常失望,於是自己跑到圖書館裡去找資料,花了一個月的停留時間,手中的資訊滿滿的,收穫頗豐.她找到了台灣在日治時代,許多夢著當總統的革命家.例如林爽文,唐景崧,李秉瑞,劉永福等人,如果台灣真的獨立了有多好,這才是福爾摩沙的真實想法,但是歷年來時不我予的命運,讓台灣成為孤兒,沒多少精彩的外交,反倒是國內各自分裂的黨籍,不能同心持國.
她一身台灣風華,正如台灣所具有的像似藝名一般的眾所周知,但卻無法使人聽起來感覺有統治的權利.上流社會的名目很多,通常以小圈子或友誼聚會為中心,發展出福華的人脈關係.在台灣,奢華的文化是不禁止公開討論的,它包括了八卦消息和藝人名媛的資歷或背景,能夠上檯面的並不長久,有的也如星殞一般,退出演藝圈或名人界,去追求平凡的生活,恣意的日子.有的人就是不愛珠寶,名利,權勢,地位,因為自己的出身絢爛所以就一直在圈子裡打滾,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們也可能惹上麻煩,或許因隱私洩漏而退居幕後,有誰守得住一生潔身自愛的美德呢?而福爾摩沙正是一個乾淨的璀玉,不想去沾惹任何醜聞,或是負面新聞.
故事說到這裡,不想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