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相傳舍衛城中有一良家子弟,聽了佛陀說法,便皈依三寶出家修行,當時有一位尊者為他解釋戒律道:「法友呀!這個名為一種戒,這個名為二種戒,三種戒,九種戒,十種戒,多種戒。這個名為小戒,這個名為中戒,這個名為大戒,這個名為波羅提木叉的制戒,這個名為根本的制戒,這個名為行為的淨戒,這個名為常品使用戒。」
他聽後想道:「戒的數目時在不少,我要受這樣多的戒,恐怕不容易吧?不能完全守戒,出家還有甚麼意義呢?倒不如將來成一個家長,做些布施等善行,養育妻子為好。」
他這樣想後,就回答尊者道:「尊者呀!我不能守這許多戒,不能守戒,出家又有何益?我還是還俗生活,將這衣缽奉還吧!」
「既然你要還俗,去向佛陀告辭吧!」說著,便帶他去見佛。
佛陀見到他們問道:『比丘們啊!你們為何無端將這比丘帶來?』
「佛陀呀!這比丘說他不能守戒,交還衣缽,所以我們將他帶來。」
佛陀說:『比丘們呀!你們何故對這位比丘說那許多的戒律,他只能隨力遵守,你們以後布該如此說法,現在比丘交給我吧!』
佛對那比丘說道:『比丘呀!你不必守那麼許多戒,有三種戒,你一定會遵守吧!』
那要還俗的比丘說:「佛陀呀!只有三種戒是可以遵守的。」『好!以後你只須守身、口、意三門,便是謹防身口意的惡業,現在你可以去了。不可還俗,要受持這三種戒。』
於是比丘心滿意足像佛發願必守此三戒後,禮拜佛陀,隨著眾比丘修行去了。
這比丘守著三戒心裡想:「諸位尊者用各種名目對我說戒,因他們不是佛陀,所以不能使我領悟。等佛陀將那麼多名目繁多的戒,歸類為三門傳授給我,這才使我明白,佛陀真是無上法王!」從此頓增慧見,過幾日便證得阿羅漢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