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 ,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我,覺得非常的心痛與無奈,管理層將人性從基層人員的身上剝離後~ 產品的品質,產能都會很穩定~增加投資報酬率,也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但是員工的心靈卻走進了牢房與暗房 ,失去了歡笑與尊嚴!員工的創意、互動、思考能力,全部下架。 工廠管理的新文化~人性~是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值得反省並予檢討 「 富士康 改名 富是空 」,郭董若能體會箇中三味,就會好睡多多~
野火燒到了學術界 ; 學者抗議鴻海是血汗工廠,痛罵郭台銘是「台灣之恥」,呼求「停止剝削民工,捍衛勞動人權。」這些學者彷彿是上帝派駐人間的正義大使。 郭董急於滅火,加薪一倍,並回應「虛心檢討、全力改善」。然後斧底抽薪,準備遷廠中國的內陸地區,以求取企業生存的時空環境,繼而求永續經營與發展,真是霸性難改。
話說某大金屬熱處理公司,員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汗如雨下,加諸每個人不同的體味,彼此聞到時,常作噁想吐;總務經理卻坐在冷氣室裡採購工作服,只顧美觀,沒有考慮到環境實際需求,所採買的 polyester 布料工作服~無法吸濕、透氣、排汗。這種無厘頭的任事態度,員工只能三嘆奈何 ? 王永慶先生地下有知,必然跳腳!同理心何在 ?
在北部某布料染後整理廠,因經營層改組而人事交接。當時員工很是高興,期盼新人新氣象。給予更大的福利與待遇;新的經營團隊從南部北上,沒有實質暸解南北部生活指數的差異與管理方式的不同;大幅縮編人員,調降薪水,縮限福利範圍,以求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管理觀念與態度不但倒退,更是僵化刻板;既要員工提早半小時到工,延後半小時下班(不算加班)~ 這時員工才知道,從前身在福中不知福,工作態度開始改變了,從積極自動自發,變成被動消極抵制,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員工以前是每天很快樂期待上班時刻的來臨,現在是每天枯等早點下班的到來。後來演變成生產工時,浪費並縮短一小時以上,到底勞資雙方誰吃虧,誰又佔了便宜呢 ?
追根究底~管理元素中缺乏『人性』的考量時,很容易導致勞資的對立與衝突。 基於上述兩則實例; 富士康 ~ 富是空 ~不妨由資方與學者各成立『七人菁英小組』實地到現場參與基層作業(含加班)一週,然後再坐下來協商解決方案,我想就不會如此尖銳與對立,也能好好的找出實際可行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郭董霸氣就會改善許多 ,基層員工展現歡顏指日可待,也正向提升企業形象!
管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人類智慧的昇華,「愛人如已」,社會就會更祥和與健康幸福!
註:富士康事件指的是該集團員工在短短不到二個月內,跳樓自殺死亡事件達十二起,造成蟲動全世界的新聞事件!
臥底踢爆真相 富士康承諾跳票
:2010/10/15 00:17 ( 立報 )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綜合報導】 香港大學師生監督無良企業行動( SACOM )公佈一項名為「富士康的軍事化管理:工人異化成機器」調查報告,報告中揭露富士康深圳與杭州工廠內工人勞動狀況。
雖然在連續跳樓事件後,富士康承諾提出加薪、加班限制,但實際上深圳工人仍未加薪,加班時數也高達一個月 80 小時,場內甚至有高達 1 / 3 的建教生。
實際工資無法溫飽富士康連續跳樓事件後, SACOM 訪談了約 1 百名富士康員工,在 5 至 7 月間進入廠內擔任臥底工人,獲得這份觀察報告。報告指出,自殺事件後,在全球矚目下富士康承諾提高工資,宣稱 85 %的工人薪資已調整至 2 千人民幣,但經調查發現深圳工人仍未獲得加薪通知,富士康也在近月減少員工福利與津貼。
工人表示,只有符合績效評優、年資滿半年且對公司有特殊貢獻者才能加薪。富士康給的薪資不足以讓工人在城市過上溫飽的生活。根據 SACOM 的計算,深圳地區 2010 年的生活工資約為 2,293 元,即使加薪,頂多只有 2 千元工資。在杭州生活工資與實際工資相差高達 923 人民幣。
過去生產旺季時,富士康工人曾經每月加班 120 小時,工人表示, iPad 第一代生產時,周日也要上班,每 13 天休息一天,每天工作 12 小時,很累。因為基本工資不足以糊口,工人只得自願加班多賺點錢。
軍事管理冷酷無情外界一直質疑的軍事化管理,在調查中也完整呈現。工人反映,每天連續工作 10 多個小時,一秒都不能停下來,工人被要求像機器一般,總是被提醒必須服從管理階級,不能質疑。
生產線上的工人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伸懶腰、打呵欠都不被允許,一位剛辭職的女工反映,新人沒有人可以說話,一整天待在冷酷的工作環境,「如果繼續做,我也可能辭職。」
工人沒有獲得足夠的職業病防護用品和健康檢查,一旦發生意外,中層管理人員將失去績效獎金或升遷,因此管理者往往隱瞞事故。工人生病或受傷,得自行負擔醫療費用。
用學生取代正職缺 6 月起,富士康停止招收新員工,職位空缺由數十萬建教生取代,中國媒體指出,河南省政府恐怕在富士康與職業學校間起了中介作用。學生在生產線上與一般工人無異,學生沒有「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保護,也未與富士康簽訂勞動契約,更沒有購買社會保險,一旦發生事故,沒有社會安全網保障。
對於富士康內部複雜的勞動條件問題, SACOM 呼籲富士康的客戶、各國知名電子品牌,必須負起社會責任與與品牌上的法律責任,要求上游生產工廠為第一線工人提供良好的勞動條件,莫讓富士康連續自殺事件再度重演。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