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吹氣球 血管瘤爆裂奪命

  • Share this:

女童吹氣球 血管瘤爆裂奪命

2010-07-17 06:01:28 自由時報 記者歐素美/沙鹿報導

一名7歲廖姓女童 暑假 隨媽媽回外婆家,途中在車上吹氣球,結果頭痛、嘔吐、昏迷,緊急送醫診斷為顱內動靜脈畸形導致腦溢血,但急救無效死亡。

光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程久俊表示,顱內動靜脈畸形發生率約2%,患者多在40歲前發病,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避免用嘴吹氣球,改用打氣筒等器具充氣。

院方指出,廖姓女童日前隨媽媽從大甲到大肚外婆家,在車上吹氣球吹到一半,突然頭痛,告訴媽媽,接著就出現嘔吐、昏迷,家屬緊急送醫急救,不到幾小時即宣告死亡,家屬很難接受。

程久俊指出,女童因患有先天性顱內動靜脈畸形,吹氣球時,因胸腔壓力大增,靜脈血液回流不佳,以致畸形處的血管破裂,出現腦溢血現象。一般經緊急手術,清除血塊,有機會存活,但女童是深處的腦室出血,且出血量大,必須等病情穩定,才能進行血管攝影,以便進一步治療,但女童等不及檢查即死亡。

程久俊表示,顱內動靜脈畸形患者因動脈與靜脈銜接處缺乏緩衝,動脈壓力直接流到靜脈,形成宛如血管瘤的病灶。部分患者因病灶較大,會出現頭痛、癲癇、偏癱、肢體無力等腫塊效應,有的則無徵兆,形成不定時炸彈,突然用力可能導致血管瘤爆裂,以致腦溢血中風或死亡。

顱內動靜脈畸形的發生率約2%,結締組織異常,例如身體特別柔軟或有彈性的 民眾 ,血管異常的機率也比較大,值得注意。由於未接受健康檢查很難發現及預防,建議民眾最好不要用嘴巴吹氣球,因為用嘴吹氣球不僅不衛生,也容易導致身體機能異常。 新聞來源: 自由時報 window.googletag = window.googletag || {cmd: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22590772197/pc_textbottom', [1, 1], 'div-gpt-ad-1639353180888-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 googletag.pubads().enableSingleRequest();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39353180888-0');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