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籲屍肝一分二 優先待肝兒
國內約有數十名因各種先天性疾病急須換肝,卻苦等不到一線生機的兒童。醫師表示,國內肝臟分割移植技術純熟,建議對病童加權計算疾病嚴重程度,同時建立屍體肝臟「分割捐贈」通則,將一肝變兩肝,拯救等待明天的小生命。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該署將把相關建議提至器官捐贈移植專家委員會中 討論 ,爭取調整屍肝分配原則。
專長肝臟移植的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表示, 成人 肝臟「塞不進」兒童小小的身軀,成人捐肝給小朋友,唯有依賴分割移植。 台灣 於一九九七年五月完成亞洲首例肝臟分割移植,現國內能做活體捐肝的醫院,都有能力進行相關手術。
但現行屍體肝臟移植分配原則,乃依患者的疾病嚴重度排定優先順序,但多數因膽道閉鎖、先天性代謝等疾病需要換肝的兒童,即使已出現肝硬化、食道靜脈瘤出血、腹水等併發症,其抽血指數仍未必能反映在疾病嚴重度分數上,以致於其等到屍肝的機率幾乎是零。
陳肇隆強調,兒童人生的路還長,是最值得救的一群!他建議修訂屍肝分配原則,比照巴西、歐美等國家,讓等待捐肝兒童疾病嚴重分數直接加權乘以二到三;另配合建立肝臟分割捐贈原則,一般只要約佔成人肝臟體積廿~廿五%的左側葉肝,就足夠救活一個孩子。
台大外科部主治醫師何志明表示,以台大為例,目前有約卅名年齡從三個月到十六歲不等的待肝兒童。因為等不到屍肝,一半以上都要靠媽媽活體捐肝,或寄望爸爸、阿公、阿媽等近親。
然而,其中還是有約五到十個孩子,因為父母血型不同、脂肪肝,或有B、C肝帶原,只能在病榻痴痴等待奇蹟的出現。
何明志說,肝臟可以自體再生,所以,即使是成人也只須體重十分之一大的肝臟就夠用了。因此,他贊成建立腦死肝臟捐贈必須分割的原則,讓捐贈者的大愛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