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

  • Share this:

【人生】 金瓜石

陰陽海只是歷史洪流 不經意的小插曲罷了 ......

我在涼亭往下看 底下就是海面的色澤奇特因而聞名的陰陽海

陰陽海的正式名稱叫「濂洞灣」海的顏色會這樣是由於︰

l 金瓜石礦區岩石中 含硫磺成分過高 加上東北季風之大量冬雨滲入礦坑使硫化鐵遇雨水而成硫酸鐵 並接觸空氣後形成氫氧化鐵的金黃沈澱物而排入海中 造成海水表面 1 -2 公尺 之金黃色膠狀體 而有此景觀的形成 雖然台金公司已停產多年 亦不曾改變

l 海流的因素: 此一地區灣內海流緩慢加上波浪與潮汐影響 造成澄黃的污染物不易散去

雖然早知道陰陽海是污染形成的 但仍震懾它的美

世界上許多曠世名作 皆是由悲劇中產生的

羅馬競技場的腥風血雨˙萬里長城的鬼哭神嚎 ......

說生態浩劫 太沉重

陰陽海只是歷史洪流 不經意的小插曲罷了

計程車司機當導遊 ......

在我身旁不遠處有一計程車司機 領著四位港仔 如此介紹著︰

「金瓜石位於台灣的東北角 隸屬瑞芳鎮管轄

東西坐擁無耳茶壺山 基隆山 出海口是景觀特殊的陰陽海 金瓜石原是一片人煙罕至的荒山 因本山山形酷似一顆南瓜 閩南語是「金瓜」火成岩露頭中含金礦 因而得名」 這還是我頭一遭遇 見計程車司機當導遊 臺灣真的在進步

他繼續說著︰

「金瓜石」其實原來的地名叫「九份」 而今天的「九份」稱為「焿仔寮」 自從西元 1893 年(清光緒十九年)此地發現九份金礦脈「小金瓜露頭」次年 1894 年(一說 1897 年)在大金瓜地區也發現露天的金礦脈 而露天礦脈的岩嶂類似一個金瓜的形狀因此民間開始稱此地為「金瓜石」 1933 年(日治時期昭和八年、民國二十二年)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正式命名本區為「金瓜石」

我隨著他的解說 上了一堂歷史課

我覺得九份有如濃妝的艷婦 金瓜石則如淡雅的仕女 有不同風韻

從 金瓜石上看基隆山 像似一個躺臥懷孕的女人 ......

姊︰「到底金瓜石海流出口是臺灣海峽還是太平洋?」

我正從 金瓜石上看基隆山 像似一個躺臥懷孕的女人 怪不得人稱「大肚美

人山」

下山的路旁經過黃金瀑布 我想形成的原因跟陰陽海一般 黃金色水流 流

經層層的山溝 在水湳洞形成小瀑布 看到黃澄澄的小溪流 忍不住想 這兒的地下水應該不能用吧 不過四周的山頭仍是綠油油的挺奇特的話

姊夫還在查閱地圖 終於有結論︰「 金瓜石海流出口是太平洋 」

多年前我曾帶蓮來金瓜石玩 景色依舊 感觸確截然不同

或許人相對這一鄉土來說 實在微小的不足道


Tags:

About author

View all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