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佛、拜佛、獻貢? 2013-04-01 21:55:00 碧岸寺佛學講座 國曆四月十日 農曆三月一日 星期三 授課講師: 陳世英老師 佛學講座題目是: 如何念佛、拜佛、獻貢? 題目釋義是: 很多人只知道拜佛念佛,希望能祈求有所應,那可能錯誤則難契應,所以告訴大家正確方法,...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 2012-12-08 23:03:00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造福萬物而不爭名利。 水,避 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 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 逝者如斯乎,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
愣嚴經之因緣 2012-10-27 17:25:00 一愣嚴經之因緣 : 古時在印度,楞嚴經被列爲國寶,禁止輸出國外, 凡是出境者,皆嚴格檢查,深恐此經流出。 海關對出境的僧人,特別注意。當時(唐朝時代) 印度有位高僧,名叫般剌密諦三藏法師, 他費盡心思,想盡辦法,將楞嚴經藏在臂內, 瞞過檢查人員,帶到中國,從廣州登陸。 ...
【業障的根源】 2012-09-30 22:34:00 我愛執的心態其實是希望讓自己得到快樂。 可是實際上,隨順它的結果是:除了過患還是過患, 對我們只有傷害。 對一個佛教行者而言, 「我愛執」這個內在敵人才是真正的敵人, ⋯⋯ ...
【佛說月光菩薩經(白話)】 2012-09-30 22:28:00 有一段時間,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如來安住在王舍城竹林精 舍與他的弟子們在一起講經說法。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來 到佛陀座前,五體投地頂禮佛足之後說到:“世尊。我們不 忍見到您入於涅槃,...
【修行的基礎】 2012-09-30 22:18:00 【修行的基礎】 佛教的業報理論認為,我們目前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的業所形成 的;我們未來的苦樂則掌握在我們當下的手中。 因為我們只要樂不要苦,因為善業會生樂而惡業會生苦, 因此我們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雖然我們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就完全止惡行善, ...
放下自我 2012-09-30 22:16:00 凡是學會放下自我的人,就會變得更加成熟自適; 凡是釋放欲望與執著的人, 就更能自由自在地活在愛與和諧的狀態中。 要一個人馬上「放下」是很困難的, ⋯⋯ ...